王麗萍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學習數學主要是建立在對數學的興趣愛好之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將自己所講授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得數學內容變得形象有趣。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實際生活,并能夠用數學知識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數學知識;實際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在進行數學教授的過程中,將切身感受到的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知識,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數學實際運用能力也相應地得到提高。簡單來說,數學與生活緊密關聯,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過程。例如,我們日常購物買東西要運用數學知識算賬,出門行走會運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數學概念。其實,生活離不開數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方設法發掘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問題,然后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明白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及其影響。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和愛好,就很容易使他們處于活躍的學習狀態之中,幫助他們消除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產生的枯燥感、厭煩感。只有學生保持足夠的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使得教學產生高效率。
一、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愛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適當的生活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教學環節設計過程中,如果老師能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就會使得學生的切身感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也被激發起來。
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分數百分數時,我創設如下生活情境:“在商場搞活動時,降價出售的商品,俗稱打折銷售,幾折也就是十分之幾,即百分之幾十,同學們在平時逛商場的時候見過這樣的打折活動嗎?”學生一聽到這里,立刻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學習興趣,急切地想要學到此類的數學知識。由此看來,這樣的生活情境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使得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在教學中巧用具體生活實例,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在教學每一次新知識之前,老師應該借用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具體實例,創設與新授知識點有關的教學情境,并設計好與新知識點有關的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測量時,我提前準備了相關的教具,課堂中提問學生“你們同桌倆相比,誰更高呢?”同學們在聽到這樣的問題后,變得積極主動起來,這一教學過程離不開數學教材知識的運用。教學中通過這樣的生活實例,就使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以此引導學生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教學中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強
在小學階段教學中,要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并非易事。在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單憑老師的語言講解還不夠,這就需要老師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這不僅能幫助老師直接說明數學問題,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在學習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圖形與幾何圖形時,老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生活中與圖形類似的實際物體,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測量或者拼湊相關圖形,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老師應適當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并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樹立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又充分服務于現實生活的理念。
四、結語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此年齡段學生的切身體驗巧用生活當中的具體實例。挖掘并運用生活中的與數學知識點相關的數學實例,并提出一些新穎的貼近學生日常的問題,創設相關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此過程中,老師還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實際生活當中的具體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領悟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通過一系列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踐,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在生活當中的價值性。老師也應當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親身感覺周圍數學問題的存在性,養成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問題、事物的良好習慣,盡可能地把生活當中遇到的簡單問題用數學問題表示出來,達到高效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智娜.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之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92,94.
[2]王宏偉,李俠.論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之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3):67.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