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珍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插圖的有效運用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通過閱讀插圖內容,培養了識字、閱讀、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發展智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課文插圖;運用策略
小學低年級的寫作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他們可以把從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詞匯,用適當的語言清楚地寫下來,要求邏輯清晰,句型、標點符號使用正確,分段合理。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開始寫作而不是寫話,要能寫出一篇完整的作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樂于用書面形式,增強寫作的信心?!睂懺捄蛯懽魇莾和瘜W習的兩個不同階段。寫話是寫作的基礎,是不可分割的。小學低段語文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合理使用插圖,將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一、教師利用插圖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低段學生不容易注意事物的細節,很難找到一些有用的寫作線索。因此,學生害怕寫作,不能寫作,在寫作中沒有什么可說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發現和理解事物。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外貌和衣著,分析他們的個性,感受人物的內在活動和情感;自然風景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風景的顏色等做判斷。用詞語來描述風景的季節特點,感受風景帶來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寫話,而看圖寫話是培養低年級學生最常用、最喜歡的寫作形式。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可以根據一定的模式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方法。在這里,我們以普通低年級的圖片讀寫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快速向學生展示插圖,學生清楚地知道插圖中的事物、人物和風景是屬于現實生活還是童話故事。其次,在界定插圖類型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整體的重要部分仔細觀察插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如:首先讓學生對插圖有一個大致的掌握,清楚地說明時間、地點、人物的全貌是什么?圖中的人在做什么?然后指導學生找出插圖的細節,如周圍環境,用一個或兩個詞來表達;人物的動作表情又是怎么樣的,用適當的詞來描述表情。再次,讓學生用上一輪學生思考的詞語,依次、連貫地用幾句話回答這些問題。最后,老師引導學生增加時間、地點和做什么內容,看插圖,思考之前的過程,并清楚地表達完整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在語言鞏固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有些人能說得生動,有些人不能說完整,老師需要幫助學生組織語言片段。
二、教師利用插圖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
課本插圖與文本內容密切相關,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話”,表達他們所看到或聯想到的內容,并猜測課文告訴他們的內容。這個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說話欲望。在課程結束時,老師還可以要求學生用圖片復述課文。通過這種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并間接影響他們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插圖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想說、愛說,這比教他們直接的寫作方法更有益。
比如《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則童話故事,小紅馬嘲笑了外表丑陋的駱駝,駱駝很傷心。為了使駱駝不再感到自卑,駱駝的母親帶著駱駝在沙漠中行走。在旅行的過程中,駱駝逐漸意識到了他粗腳、高駝峰的強大作用,終于擺脫了自卑,為自己感到驕傲。在教學中,老師問學生一個問題:“駱駝懂得自己的腳和駝峰的特殊作用,如果他再遇到那匹小紅馬,他會對那匹小紅馬說什么呢?”小紅馬對駱駝的話會有什么反應?此時,文字插圖可以幫助學生。在插圖中,駱駝昂首挺胸,微笑著,充滿自信,而小紅馬則驚訝不已,一種難以置信的表情,通過插圖,學生可以掌握二者的情感狀態,明白說話的心情是什么?在明確了駱駝和小紅馬的語氣和態度之后,學生可以用適當的語言輕松地表達他們的對話。
三、教師利用插圖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
語言流暢、清晰,結構正確是學生正確寫作的基本要求。在進行寫作訓練時,老師應注意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和流暢性,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變得有條理。平時要教會學生閱讀圖片也應遵循一定的順序,按照不同的順序觀察圖片,例如常見的順序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或者按照整體到局部的順序。當然也可以先在插圖中找到主要的人物或事物,然后再尋找次要的細節,這樣學生就可以學會篩選主要和次要的信息,并詳細地寫作。
總之,低年級語文教科書中有許多插圖,將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同時,低年級學生習慣于用形象思維,具體生動的圖形能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一定要提高插圖的利用率,提升學生的理解文本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娟.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分類和功能研究綜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
[2]李麗華.語文教科書插圖研究[J].寧夏教育,2002(5).
[3]李麗艷,劉冬巖.港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科書插圖研究[J].教育與考試,2014(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