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春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內練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不管是舊知識的復習,還是新知識的預習,都離不開練習。不過,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內練習基本都是靠機械、大量的反復練習來幫助學生去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的練習是低效的,不僅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負擔,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此,簡單探究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內練習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內練習;有效性;策略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下,小學數學課內練習的特點就是繁、多、雜,甚至有教師會認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必須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來實現,但實質上很多練習都是無效的,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沒有效果,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需要對傳統的課內練習方式進行反思,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有效的課內練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課堂練習低效的原因分析
根據小學數學課內練習的現狀來看,造成低效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盲目地多練。很多教師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在課內練習的過程中會讓學生完成很多重復的練習題目,這種單一、機械的練習并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還會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二是缺乏開放式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內練習中,因為練習的單一性,很多學生就會直接模仿例題完成,在這種練習模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難得到提升;三是沒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受知識水平、學習態度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數學能力上會有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的練習,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無法得到提高,這樣的練習就是低效的;四是過于重視技能練習。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內練習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很多教師只關注了學生的技能練習,忽視了他們的思維能力發展,導致很多學生對一些稍做修改的題目就不會解答[1]。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內練習有效性的策略
1.在“趣”中訓練
要想提升課內練習的有效性,教師就不能只重視數量,而要將關注點放在質量上,在“趣”和“精”上面下功夫。具體來講,就是將課內練習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結合,將數學知識通過生活化的問題體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在練習中去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他們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數學教師就不能采取單一、固定的練習,要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戰性的練習。在設計練習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激發,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例如,教師在“面積單位”相關知識的練習設計時,教師就以日記的形式進行。小紅的家長為了小紅上學方便,就搬了新家,新家是一間很大的房子,有三十平方米,客廳有十五平方米,小紅還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有一百平方米,并且有一個一平方分米的書桌。教師讓學生去進行交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改正[2]。
2.在“點”上突破
這里所指的“點”就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課內練習的設計中,教師必須突出這些重點、難點知識。尤其是新課的預習與準備性練習中,更應該注重從“點”開始。例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練習設計中,∠1+∠2+∠3=?利用這種練習題的設計,讓學生可以理解三個角的讀數相加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這樣就為后續的教學活動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非常重要。
3.在“巧”上探索
過去的小學數學課內練習之所以比較低效,就是由于練習的盲目性,缺乏針對性。對此,教師就需要將原本盲目地練習變成技巧的探索,讓學生可以在練習中去不斷發現、總結,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種練習:一是,發現練習。如2.5乘以10,25乘以10,25乘以20,讓學生在練習中去探索、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將知識遷移到其他知識的學習中去;二是,專項練習。主要是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還有學生經常出現的一些題目類型,旨在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三是,獨立練習。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去內化所學的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內練習中,必須要有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技能練習[3]。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內練習的有效性提升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十分重要,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練習觀”,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練習方式,但要避免練習的多、繁、雜,讓學生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完成對知識的掌握,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黎秋榮.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師,2016(10):43-44.
[2]張桂鳳.探究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課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4).
[3]薩玉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8):27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