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心和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積極探索并應用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有效培養
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重要學習內容,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各科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和價值。以下,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圍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做一些分析與闡述。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營造出自由、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與教師或者文章作者進行交流,來發散思維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并通過學習文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教師在進行《她是我的朋友》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分享自己的好朋友以及與好朋友之間發生過的趣事,在分享結束后引入文章,并由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講述到因為缺血小姑娘生命垂危時小男孩主動獻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發言,通過學生的積極發言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在教學結束后可以組織小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使學生展示自我、感悟主人翁的情感。最后教師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并在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朗讀結束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通過課堂活動營造輕松、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操,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品讀積累文本,增強語言理解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來看,小學生對語言文字比較敏感,學習效率也比較高,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教師應對這一時期引起充分的重視,在語文教學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品讀、積累文本中的優美語言,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
三、借助閱讀提問,提升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通過閱讀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途徑。鑒于此,我們教師應精心設計閱讀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升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使學生對客觀事物形成初步認識,促使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在教研活動中我見過這樣一個案例:在教學《祖先的搖籃》這首詩歌時,老師首先提問:“同學們,讀完詩歌的第一節,你們知道‘祖國的搖籃是什么了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可以很容易地回答說:“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老師引導說:“對,詩人在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原始森林比作了搖籃。那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干了些什么呢?請學生閱讀二、三小節。”學生閱讀之后,接著提問:“詩人對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生活進行了哪些想象?”有的學生說詩人猜想我們的祖先會在大樹上摘野果、掏鵲蛋、在草地上和野兔賽跑;有的學生說詩人還想象孩子們會在這里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繼續引導學生說:“同學們說得很對,從這些想象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原始森林和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最后一節又寫了什么呢?”通過層層提問,學生的思維可得到明顯的提升。
四、注重學生的思考思維能力培養
通過深入而細致的思考,學生可以理解并內化學習到的知識,進而深化核心素養的層次。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進行思考的重要平臺,首先就要鼓勵學生思考問題,一個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培養學生勇于打破權威,大膽創新的品質。隨著學生提出問題的逐漸深入和逐步解決,學生將一步步接近文學作品的內核和本質。此外,要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的提出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致的觀察,同時不斷提高思想的深度。最后,引導學生將思考的過程內化為自身的核心素養,從而提升個人素養的層次。
五、涵養濃郁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從大到小,涵蓋了各個方面的內容。小的方面比如親情、友情、師生情等,大的方面如民族情懷、家國情懷等,培養學生對民族的自豪感,對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愛國之情等都是以核心素養導向為基礎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重視的內容。人文情懷的涵養是通過創設具體的課堂情境實現的。首先,明確人文情懷的內涵,針對不同文章主題的要指出其具體的人文內涵。其次,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從生活中的點滴積累感受身邊的人文情懷。最后,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把自己對家人、朋友、祖國等的感情都轉化為具體的有意義的實際行動,通過親身踐行人為情懷深化理解。
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小學語文課堂上就充滿了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掌握這些作品就需要對它們進行嚴謹而細致的欣賞和品味。所以,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還要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審美氛圍,教師可以以身作則,帶領學生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創作背景等,讓學生沉浸其中。
七、立足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培養學生的探索習慣。小學學生對文章語言情感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對語言意義的講解,使學生通過對語義的理解進一步了解文章的語言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其次,注重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選自古今中外的名家著作,其精妙的用詞、美妙的語境、真摯的情感都值得學生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通過朗讀感悟作者真摯的感情,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結語
總的來講,為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要求,以核心素養導向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深入探討了一系列具體可行的,以核心素養導向為基礎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希望能為從事小學教育的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劉晶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及構成[J].教育探索,2016(11).
[2]王海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及培育路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