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玥,毛 竣
(內江師范學院,四川內江 641100)
《現代設計史》課程是應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學科基礎課程,是必修課程。本課程通過系統地學習人類歷史中,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設計發展演變的脈絡,包括各種應用美術的早期探索、學派,風格,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以及設計發展的歷史條件,使學生正確了解現代設計發展內在的動力,把握設計領域未來發展方向。
通過《現代設計史》課程的教授、討論與設計案例探究,使學生了解設計專業的細分。尤其重點強調本專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理論。理解現代設計同傳統工藝的差異,依據風格、流派、時期等劃定課程內容板塊,通過“把餅切塊,逐一食用”的課程計劃,引導學生了解影響應用美術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從而加深對應用美術專業的理解,區分現代設計與傳統繪畫藝術對現代社會的不同影響。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材料運用與工藝發展、標準化操作、結構優化、設計銷售策略、前期調研與情報采集、系統化設計等高年級課程訓練打下基礎。積極鼓勵學生討論當下與未來設計的發展可能。塑造獨立思考,立足專業訓練塑造專業思維范式的課程平臺。
以課前導學閱讀同課堂上教師框架講授與案例分析討論為主體。運用邏輯分析思維導圖協同現代化的演示技術輔助教學。引導學生探索未來設計發展的機遇并預估未來設計發展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困難,分析判斷通過課程案例的啟發討論應對的策略和準備。
通過“教學一線教師主張-教研室集體討論-教學主管復核”三步走所制定的體的完整教學計劃。在18周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統一教學大綱、統一的考試大綱、統一的教學計劃。科學規范的教案。教學的進度方案填寫認真嚴謹,教學進度安排合理,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給予足量課時進行更深入的教學。達成課型與課程內容和教學的目標一致性。還加強課程中的輔導教學,由于對課堂組織、教學內容量的積極控制加之嚴格要求學生,通過課前十分鐘復習小測驗關節和章節間對比討論。體現在課程考核中取得了較優的測試成績和主動掌握學習的學習主動性。
質量管控措施不僅在教學的嚴格把控上,也在《現代設計史》考試命題中。《現代設計史》考試命題題型豐富靈活。尤其以20%分值以作圖題的形式,要求學生對《現代設計史》課程內容中重要的標志性設計案例以速寫形式加以準確再現表達。靈活的考察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強調了識記知識內容的合理性與準確性。考試形式極富專業特色,在理論知識考核環節既重點強調了案例的積累,又強化了快速準確表達的專業基本技能。
采用多種對學生的考核模式:隨堂訓練、對縱向地對應設計的發展時間脈絡梳理,結合教師講義在課前經行指導性預習。每兩課時教學內容學習結束后布置三個案例作業供學生在下次課程前這段時間內復習思考求獨立完成。第二次課是由教師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抽檢。課程開展強調現代設計史學習方法諸如5R筆記法等。32課時教學結束后再結合延展閱讀材料中的補充考點要點和課程教材主干知識進行期末考試復習與考評。
4.1.1《現代設計史》課程作為應用美術設計專門史,內容主線較長,涉及因素復雜。要概括整個現代設計史范疇則內容龐大,需要教師充分展現教學方法,建立清晰精干的現代設計史脈絡,以關鍵節點破拆教學難點,搭建起《現代設計史》課程教學的系統框架以幫助剛跨入設計專業學習的學生以把握教學目標和內容。通過課堂有效組織和科學學習方法來實現充分理解教材內容。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充分合作,教學質量在齊心協力的共同教學活動開展努力下的確也顯現出階段性的值得總結的提升效果。
4.1.2 高校的擴招一方面提供了更多高等教育資源,提升了國民受教育水平。《現代設計史》課程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多、知識點所跨越的時間長。在短期課時不足,學分少的情況下很能體現其在設計專業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學生對現代設計經典案例接觸少,這是客觀不足。需要通過教學投入的進一步優化調配來提升。繼承優秀傳統,厚積薄發是一種從學習到創造的基本規律。
4.1.3 在客觀條件,諸如區位因素對教學的影響作用上,低年級學生進入專業學習時間短,生源來源地多為三四線城市,對現代設計的認知體驗和積累薄弱。這需要教員以更大的教學資源儲備里。
4.2.1 優化教學各環節,梳理現代設計史內容以期優化教學質量。
教學環節中如果教員只能“照本宣科”背書,甚至是“念書”,就容易在學生提問和質疑環節中解釋無力,分析不清,往往邏輯難以自洽時,便失去了專業科任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可信度,這樣既不能向學生傳遞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更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示范作用,現代設計史理解掌握的最佳時間,也是反映教學效果的一面鏡子。對于現代設計史的教學,講授方法和教學材料尤其重要。適量的課程作業練習訓練是自測掌握課堂內容掌握程度的必要手段,學生在專業練習中思考,再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自主解決問題,使學生及時得到學習效果反饋更加扎實地掌握知識。所以說,作業是學生課余自我沉淀的一個好的辦法。
4.2.2 在現代設計史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當前大學教育正在由“重專業”向“重素質”的培養目標轉變,面對學生的個體客觀差異。一個課堂教學,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也就成為了一種客觀。課程負責教學團隊的改進的方法是專業要求不放松、提前發送教師自編《現代設計史導學》和等教材量的輔助閱讀材料,讓學生開課了解課程性質與作用。以建議的形式提供較優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開展超前學習。通過課程主講老師的指導,課程的有序開展,體現學習者與教員的雙重主導性。
4.2.3 “金課”雛形的改進與教員教學水平的提升。
學院通過諸如課程觀摩,說課競賽、教學練兵等一些展示、激勵措施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自身也多渠道挖掘收集豐富精彩的課程細節內容。從而整體與細節上共同提升設計理論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打造“金課”的前期準備工作。
4.2.4 教員依據多方藝術類院校學生的教材和輔導書的研讀、分析比較同時適度考慮后期學生考研復習的需求,打造高效輔助學習的知識框架,添加考點作為補充講解材料;通過自編導學材料與講義加強本校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和教材建設。
4.2.5 在教學環境中積極主動的優化教學互動,以身作則身先示范教師提前20分鐘進入課堂準備,以飽滿清晰感染學生,逐步提升出勤率和出勤效果,利用課前碎片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課程回顧與知識點復習,靈活其形式,諸如口頭測試等形式加強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