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琳
摘 要:在小學教學體系中,語文學科是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在其中占據了 較大份額,閱讀和寫作是表達情感與獲取信息的基本方式,其中寫作是向外界表達自己,而閱讀則是從外部獲取信息,兩者具有密切的關系,是文學語言的重要來源。本文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與 寫作教學的發展現狀,探討科學整合閱讀與寫作的教學策略,以期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與寫作 ;小學語文;整合分析
一 營造適合的教學情境,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并利用學生性格和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教師應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閱讀
與寫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來選取合適的材料,把握教學的進度和節奏。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做好指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利用情境創設法營造合適的閱讀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進行閱讀和學習。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實施及時進行指導,教會學生基礎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
二 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認知規律,選擇豐富多樣的閱讀素材,確保閱讀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學習 能力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 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書目,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抓住閱讀的重點,認真品味閱讀內容,并根據閱讀內容,采用范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模式,逐步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對于優秀美文,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的好詞佳句,在摘抄下來之后,進行仿寫,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組織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的文學賞析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 在閱讀中擴大詞匯量, 為寫作奠定基礎
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教育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詞匯的積累和掌握,引導學生通過對詞匯的理解,來掌握課文的內容。并為以后的閱讀和寫作奠定了基礎。語文老師應該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創新, 要求低年級語文的學生結合教材和生活實踐來掌握課文的內容,并且不斷的積累詞匯量。因此,教師采用各種各類的教學方式,找到讀和寫的要點,按照詞匯的涵義讓學生充分的掌握閱讀的內容,也要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定期的訓練。例如:在學習《夜色》的教學過程中,課文一句很優美的句子,如“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 在教學中,讓學生記下優美的句子,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這樣的詞語對像學生提問,那看那些文章有這樣類似的句子? 也增強了學生對生活的聯想,并要求學生寫作能力。
四 提高閱讀與寫作間的整合度
要想提高閱讀與寫作間的整合度,閱讀素材的選擇十分重要。合適的閱讀素材十分契合寫作項目和內容,學生在閱讀后能夠靈活將掌握的單詞和美句運用于寫作,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疑惑和問題也能從閱讀文章找到答案。由此可見,閱讀材料與寫作主題之間的關聯性至關重要。而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善于引導學生發現閱讀材料和寫作主題之間的關聯性,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思考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有助于學生語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五 讀寫交融, 提高語文素養
在小學中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中,需要讓閱讀和寫作完全交融,相互滲透。通過讀寫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事業,有利于學生全方面的發展。例如:《彩色的夢》是一首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和大膽的想象編織了如夢如幻的彩色夢境,撬動著孩子的思維。《楓樹上的喜鵲》通過想象喜鵲間的對話內容, 展現了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沙灘上的童話》 通過壘城堡、編童話,讓孩子初步感受到想象給童年生活帶來的快樂。《我是一只小蟲子》作者完全把自己幻化成小蟲子,將小蟲子的生活寫得生動有趣,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后,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整合,讓自己的思維進行轉動。明白自己語文學習存在的問題,同時可以更加的針對性選擇閱讀來充實自己的寫作水平。
六 結語
小學語文的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科學整合閱讀與寫作部分,順應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抓住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聯點,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 王建云. 學周刊. 2018(31)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 逄海燕. 現代交際.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