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如果說小學時期是對一個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那么初中階段就是對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過程,所以在初中開展了一門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道德,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知識點很多且碎小,給學生在記憶與理解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難題,而思維導圖就可以大大緩解這一現象,思維導圖可以有效的將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將知識點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
關鍵詞:思維導圖;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研究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法治觀念、培養學生基本道德素養的,所以是學生必須學習并深刻記憶的課程。但初中的學生學習方法還不完善,對于細碎的知識點無法有效的進行記憶,所以教師要在教學時要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是將有細微關聯的知識點組合,構成一個大的知識網,學生根據層次將知識點串聯,達到理解記憶的效果。教師可以在授課時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圖文結合達到最佳記憶效果,從而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一 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好處
(一)有助增強記憶,深刻記憶道德與法治的概念
對于年紀尚小的初中生來說,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多且雜,很難進行深刻記憶,可能背了后面就忘了前面,這是快速而無效的方法。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一個知識點的關鍵詞提取出來,可以根據關鍵詞大致將整個知識點記住即可,再根據不同知識點間具有相似點的進行有機結合,然后將他們的意義由淺至深的鏈接起來,方便在記憶時層層推導自然引出下一層知識點,幫助學生減少記憶的壓力。也可以將層層關鍵詞用不同的記號筆涂色,讓學生在推導記憶時不容易記茬,且學生對顏色比文字更為敏感,在潛意識上方便學生記憶,也能讓學生將知識記得更牢固,而不是瞬間記憶。
(二)提高學習興趣,喜歡實施道德與法治規范
初中的學生剛剛進去叛逆期,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如果讓學生進行高強度的死記硬背,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是不利的,所以讓學生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產生興趣是有必要的。思維導圖首先就可以利用其簡潔的特點,大大的減少學生記憶的負擔,因為思維導圖是將知識點簡化記憶,利用提取關鍵詞和總結等技術性方法,將知識點化簡成簡短的句子,讓學生快速記住整個知識點的意思。并利用框架結構,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梳理,讓學生把知識點串聯成一整條知識點,且思維導圖多為樹狀圖,利用其生動的圖形,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記憶,讓學生將圖形印在腦子里,方便記憶時尋找每個知識點所在的位置,從而達到深刻記憶的效果。思維導圖利用其兩大特性,既幫助學生提升了記憶能力,也激發了學生對思想與法治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二 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關聯知識點形成體系,強化復習
思維導圖相當于課程內容的提綱,但表達形式不同,思維導圖相比于全是文字的提綱其利用圖形方式更加直接明了,讓學生明白知識點之間都是有細微聯系的,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對課程的學習和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比如:"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這兩節課程之間就存在聯系,可以舉出例子小明對野生小動物實施虐待,引起學生公憤,讓學生提出小明存在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問題,在引申出小明的深層問題,即小明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知識點的層層引導,構建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復習和記憶。
(二)老師指導方法的掌握,查漏補缺
學生大部分都具備長時間的記憶能力,但當知識點過多且雜亂的時候,學生往往進行的是瞬間記憶,往往是背后面忘前面,此時需要的是知識點的梳理,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梳理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進行更全面且有效的學習。比如在學習"理論與實踐"這節課程時,知識點跟多且雜亂,教師可以以這節課為例教授學生梳理的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主干分好,再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支的梳理,待學生完成的差不多之后,教師再進行分支梳理方法的講授,讓學生進行差缺補漏。學生在獨自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的同時學生也對知識點進行了一遍記憶,教師的補缺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能力的不足,從而讓學生愿意主動進行學習,同時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讓學生具備串聯知識點的思維能力。
三 結語
統而言之,對于思想與法治這樣知識點多的課程,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點串聯起來,運用更簡潔、更形象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記憶,減少學生記憶方面的壓力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也可以在自主梳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思想與法治這方面的課程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思想與法治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素質性人才,所以學好這門課程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林業仲.思維導圖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8.
[2]毛雪芳.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揚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