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勛
摘? ? 要: 中職教學是我國現代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人才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加強中職院校的職業教學引導,能夠讓中職院校的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進步。本文分析企業行為文化和中職院校職業道德教學的融合,對教學重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優化中職德育教育的措施建議,為相關中職院校辦學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中職院校? ? 企業行為文化? ? 職業道德教育
面向社會發展,推動企業進步,中職院校在辦學時強調德育教學。近年來,隨著我國教學產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企業行為文化”成為優化中職院校教學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能夠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讓教學更具針對性。在校企合作下,改變以往的職業化教學困境。另一方面豐富中職院校的辦學文化,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相結合,實現中職院校現代化教學,強化職業道德教學效果。
1.企業行為文化的相關概念分析
1.1企業行為文化的內涵
企業行為文化指的是一個企業各項運作行為包含的各項文化。通過進一步挖掘企業文化,幫助中職院校優化中職學生的行為道德和文化,有助于中職院校提高辦學質量。
1.2企業行為文化的概念和分類
分析企業行為文化的主體,主要分為企業和企業人兩大類,一般而言,企業人的各項活動組成了企業的運動狀態。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的生產經營、教育宣傳、企業領域建設及企業運作、價值觀等方面,將企業行為文化引入中職院校德育教學中,可以讓其接觸和了解未來職業要求,是一種有效的職業規劃手段。
1.3企業行為文化的功能
企業行為文化對于企業發展和運營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功能:首先,教化功能。企業行為文化中包含交往的禮儀,如接待方式、語言溝通等,這些都是企業文化的特點。借助這些行為文化能夠幫助企業加強對成員的監督管理,以此幫助企業人員形成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最終形成企業獨特的企業文化。其次是凝聚功能,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共識環境,在相同的規則和事務處理下,企業的內部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任務,最終實現企業的和諧發展。再次是激勵功能。借助企業的行為文化,激勵內部員工形成統一的目標意識,對于加強企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建設有重要的意義。最后是導向功能,在企業文化引導下,內部成員都有著統一的道德價值認知,對于糾正內部成員的錯誤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
2.將企業行為文化引入中職德育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
企業行為文化和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學有一定的觀念性。借鑒企業行為文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職業道德教育的意義,幫助學生創新德育教學成果,提高中職院校的辦學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專業型和技術型人才。將企業行為文化引入中職教學中,有其必要性和意義。
2.1教學任務和目標
中職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都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要讓中職院校的學生符合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中職院校的學生需要具備“職業修養”,實現校園文化和職業文化的對接。將企業文化行為引入教學,讓學生行為和習慣符合企業文化要求,有利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價值觀。
2.2中職院校的辦學方針
中職院校的辦學一直以“就業為導向”,這種教學方式決定了中職學生德育教學的重要性,讓中職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局限校園環境,要以就業市場為主要方向,以此深入教學研究。在中職教學中引入企業行為文化,有助于就業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對于優化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教學,深化企業文化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企業文化行為對中職院校辦學建設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2.3企業發展需求
中職教學具有職業性,和以往的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且中職學生不僅要習得專業技能知識,還要提高個人修養。對于企業用人標準而言,中職學生要符合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的就業需求。這迎合了中職院校教學的思想道德建設。
3.對于優化中職院校人才化教學的措施與建議
企業希望內文化主要包括團隊文化、標桿文化和儀式文化等。借助這些成文的制度文化,發揮中職院校教學的導向性就業功能,借助企業文化豐富中職辦學文化,讓其適應教學發展。
3.1對于企業文化的教化建設分析
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組成類似,但是組織性質和構建法不同。企業行為文化有著營利性的特征,在人員組織上采取獎懲制度及聘用合同的機制。校園文化主要采取教育的方式,目的是教育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建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企業的各項行為文化融入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和職業接軌,強化學生的就業意識,讓其在短時間內適應企業的用人規范和要求,最終完成就業任務。
加強企業儀式感,建議中職院校在辦學活動中加入游戲、會議制度、管理儀式等行為。借助實訓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入職培訓”,讓其理解職業建設的意義。
3.2結合企業文化凝聚班級
企業的建設目標主要是貫徹企業的各項經營管理理念和服務宗旨,最終實現企業的價值取向。為了避免企業建設缺乏創新性,建議其在思想上保持積極、創新、統一。且在行為一致的基礎上強化整個團隊的行為意識,發揮整個組織團隊的功能。
首先,建議教師在班級中建立統一化標準,讓班級成員具有統一的思維意識,以及團結性和歸屬感。結合企業的建設管理如統一的服裝、辦公場所和與食堂等。中職院校在辦學時可以采取這種方式,如在校園內部開設統一的食堂,并為班級內部發放具有統一標識的作業本,讓組織成員在使用產品上保持統一,讓成員具有歸屬感和自信心。最后,教師可以模仿企業文化,在班級內部建設特色“話題”“口號”,讓班級學生選班歌、口號,一起為校園文化活動努力。
3.3創新德育課堂
高職院校的德育課程建設多以教材為主,和學生厭學情緒形成了反差。因為中職學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且對課程知識缺乏實踐性,最終降低德育教學質量。針對中職教學的建設分析,建議教師優化德育教學,參照企業建設文化,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內涵,最終提高中職教學質量。
3.4改變教學方式
在中職院校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引導其樹立愛崗敬業、服務社會的工作意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基于企業行為文化方面,建議教師多選取一些德育精神案例,讓學生理解企業文化的知識和內容,從而恪盡職守,意識到企業建設的重要性和義務,最終實現中職教學目標。
3.5模擬教學活動
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以職業人角度認識自己的學習。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現有的校園資源,讓學生體驗到社會職業人的日常工作規范,并體驗社會資源的特征。一些與校企合作的中職院校可以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在真實的環境中認識和了解員工的工作和生活。這種教學方式和頂崗實習有著本質區別,以體驗文化為主,目標是讓學生意識到德育教學和企業行為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4.結語
要讓中職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文化素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引導其樹立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加強對其職業觀、價值觀、認知觀的培養,最終為社會人才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筆者建議,相關中職院校借助人才化培養策略,校企合作、課堂改革等形式,提高教學質量,以實現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陳小麗.新時期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重慶:西南交通大學,2015.
[2]馮美妍.中等職業學校校企行為文化融合問題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6.
[3]郭靜軒.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視角下的中職學校校企合作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4]林建亞.中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6.
[5]李德彪.技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6]黃素梅.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德育創新的探索[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