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在課前、課中、課后、日常學習幾個常規學習階段提出具體的閱讀任務設計及實施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 任務型教學法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A-0132-02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準繩,詮釋一種教學的理念。英語課程標準提倡“任務型”教學方式,遵循“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教學是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為宗旨的新型教學模式,其追求與英語新課標理念相匹配,有助于教學目標落實。對于初中英語閱讀課來而言,任務型教學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的教學任務以及落實教學任務的方法。本文主要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前任務、課中任務、課后任務以及日常任務方面入手,探討任務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一、任務型教學法在課前的應用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居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在閱讀時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節奏和思路,這不利于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同時也容易使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對此,在開始英語閱讀教學之前,教師不妨有目的地為學生設計具體而明確的閱讀任務,然后讓學生圍繞閱讀任務自主閱讀,根據自己的水平及方法掌握進度,以此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質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2“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單元,閱讀內容主要包括時間的表達和動作的描述,考慮到本單元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是學生愿意接觸并討論的問題,筆者在課前圍繞閱讀主題為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前任務:請學生回憶自己在上學前的活動,并選擇一些趣事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學生上學前的活動豐富多彩,設計此任務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平臺,這是學生為數不多的口語表達機會。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地對待這個任務,有人總結了自己提早起床做運動的收獲,有人記錄了自己險些遲到的經歷,有人分享了自己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這些準備任務為開展本課的閱讀做了充分的鋪墊,不僅非常自然地將學生帶入課文閱讀的氛圍之中,同時也使學生更有條理地記住本課的一些關鍵短語和表達句式。例如,預先記錄過自己作息的學生,很快便將“get up”“get dressed”“brush ones teeth”“have breakfast”“take a shower”“clean ones room”等短語與自己的實際活動對應起來,同時掌握了相關時間點的英語表達,如“at five oclock”“at half past six”“half an hour”“a quarter past eight”“on school days”等;而分享自己經歷的學生,則對敘述時可能用到的短語格外關注,如“be late for school/class”“eat well”“eat quickly”“a lot of”“taste good”“eat ice-cream”“do sports”“its time for”等。許多學生表示,在此次閱讀任務之前從未留意過自己的日常活動,尤其是匆忙的早上。課前任務的落實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專注,更加注意尋找和自己活動對應的那些表達日常活動的詞匯、短語和句型等。可見,有課前任務的指引,學生的閱讀焦點會更聚集,閱讀質量也有明顯提升。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課中的應用
課中任務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生的思維及情緒被充分調動,是確保學生能融入課堂、提高閱讀質量的關鍵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傾向于交給學生一篇課文,督促學生反復閱讀,熟記課文中要求記住的單詞、短語、句型等,然后再以習題測試的方式,考察學生是否完全掌握。這種相對單調和僵化的閱讀教學方式,使學生很難體會課文所要表述的準確目的和深刻含義,從而缺乏參與熱情,同時容易對閱讀教學產生誤解,認為閱讀僅僅是為了做題和考試,最終喪失自主探究的興趣。任務型教學法則是通過布置閱讀任務的方式,使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保持活躍的思維,進而進行深入細致的閱讀,自主探究知識要點。
例如,教學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9“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這一單元時,筆者考慮到初中學生非常熱衷于觀看各種電影電視劇,談論電影、電視情節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對此,筆者設計了若干圍繞學生日常觀看電影、電視感受的閱讀任務,這既契合學習主題,也符合學生興趣需求,體現了任務教學法的趣味性,能較大程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單元閱讀任務所設計的問題包括:
How often do you go to a movie?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
Who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Can you name a female character in your favorite movie?
Whats the name of the actress who plays this role?
Have you met any movie stars before? Who are they?
這些問題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目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作答,并帶著尋找答案的需求深入尋找收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突出閱讀教學重點的同時,學生在交流探討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信息,始終保持閱讀新鮮感和趣味性。例如,針對“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所喜愛的電影、電視類型,適時運用到文中“thriller”“comedy”“documentary”“action movie”以及“Beijing opera”等詞匯。在這個問題的交流過程中,學生又能接觸到“tragedy”“romance”“swordsmen film”“science-fiction film”等各種電影的英語表達方法,產生了延伸閱讀,同時擴大了詞匯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閱讀任務時,切忌將任務僵化成傳統的閱讀題目,使學生受限于答題要求,從而無法獲得自己需要的閱讀信息。閱讀任務應當形式多變、內容靈活,旨在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閱讀氛圍。
例如,教學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My family”一課時,為了達到通過閱讀了解家庭成員這一教學目的,筆者沒有機械地設計問答,而是另辟蹊徑,從學生的語文習作中選取了幾篇關于家庭成員的作文,并用英語進行了改寫。當閱讀教學開始時,筆者將語文習作的原文發放給學生,并將改寫過的英語作文投影展示給學生,請學生通過閱讀將中英作文一一對應,同時結合課文總結家庭成員的英文表達方式,再以英文的形式理清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種既跳出課文,又與課文緊密聯系的任務型閱讀,使閱讀教學變得更加愉快而富有趣味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閱讀質量,增加閱讀挑戰性,筆者在改寫英文作文時,在不影響整體內容的情況下,將其中的一些細節稍作改動,請學生進行中英文對比,以此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及判斷思維能力。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課后的應用
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當學生完成閱讀學習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深化。例如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課后任務,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消化吸收課堂所學內容,同時實現課堂知識的延伸與擴展。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為例,這一單元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句型有: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What did you do every day/Did you go with anyone/How was the weather/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e trip等,要求學生掌握復合不定代詞someone,anyone,something,anything等的用法,同時學會使用一般過去時進行交流。為了鞏固該單元的教學重點,筆者完成課堂教學后設計了一些課后任務,讓學生自行搜索一些旅行故事進行延伸閱讀,并留意文中是否出現上述重點句型、相關短語、詞匯的運用等,如果發現請畫出來;或者收集課文中所提及景點的英文介紹,作為課文的補充知識;或者敘述自己的一次旅行經歷,并談一談在這次旅行中有些什么見聞。在下一次上課時,要求學生將這些課后任務整理成閱讀筆記,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課后任務對應傳統的課后作業,但二者的區別在于課后作業更傾向于書面的作業,課后任務則比較機動,一般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可以是書面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實踐活動的形式,也可以是小組課外探究的形式,等等。任務設置的目標主要以發展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主,目的是促進教學目標實現。
四、任務型閱讀法在日常學習中的應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學習它是為了在實際生活中有所幫助,因此,英語閱讀教學除了圍繞課堂設計閱讀任務,也要努力將英語閱讀滲透進學生的日常生活。最開始通過布置給學生日常閱讀任務,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內容的選材上,一定要兼顧學生閱讀水平與文章信息量,選取能夠均衡二者的適宜的閱讀素材。通常,閱讀素材包括時事新聞、科普知識、文學故事等,筆者通過廣泛閱讀和總結發現,雖然科普類文章能夠提供較為專業的科學知識,但也存在大量相對冷僻的生詞,對于學生的詞匯量要求較高,學生容易因閱讀受阻而喪失閱讀興趣,同時,科普文章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文學性,與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學生容易對此感到乏味,無法激發閱讀熱情。而文學類文章,尤其是小說、散文等題材,通常需要學生快速地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了解其內在含義,這往往超出了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因受挫而喪失閱讀積極性。因此,筆者認為,日常閱讀任務應該以貼近學生生活、輕松易懂的時事類文章為首選,這類文章相對較短,內容豐富多彩,趣味性較強,不存在明顯的距離感,學生容易接受并樂于閱讀。
例如,筆者設計一個Daily News的連續閱讀任務,每天從本地報紙刊物、新聞或本校刊物上尋找閱讀素材,將其改寫成英語文章,然后通過班級群文件的形式發送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后利用班級群聊、課前討論等形式,總結回顧其主題和內容。由于并非強制性任務,且均是身邊所發生的事情,讀起來非常有親切感,學生對這一任務表現出了較高的興趣,每天的任務發布后,學生都能夠認真閱讀,并在班級群里展開熱烈的討論,逐漸形成了每日讀新聞的閱讀習慣。之后,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增強,筆者請學生參與到閱讀素材的選擇中。經過討論,學生決定從China Daily上選取每日新聞,向同學們推薦國內外的最新資訊、趣聞軼事等內容。根據學生所選具體素材,筆者再提出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把握閱讀重點,并指導學生就文章內容進行討論交流。經過一段時間閱讀引領,如今學生已然形成每日閱讀的習慣,甚至有部分學生自發地到一些英文網站閱讀新聞,這樣的閱讀大大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閱讀能力自然水漲船高。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閱讀教學方式,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通過課前任務、課中任務、課后任務、日常任務的設計,能夠有效地推動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深化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了解、吸收和鞏固,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龐娜(1977— ),女,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