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玉雕藝術當中很多讓人拍案叫絕的作品,其靈感就是來源于中國古典文學當中的文學意象。玉文化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和沉迷的文化之一。作為玉文化載體的玉雕作品,究竟承擔著怎樣的角色,又是如何精彩地詮釋中國古典文學意象。
[關鍵詞] 玉雕藝術;古典意象;傳統文化
一、關于玉雕藝術
玉雕藝術有著非常光輝的歷史,其發展歷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文化的長河中,緩緩地沉淀。玉,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其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具體地展現了一幅歷史畫卷。
(一)什么是玉雕藝術
雕刻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離不開的手藝之一。在遠古時期,人們為了能夠傳達信息、記錄事情以及準確理清事情發生及歷史的脈絡,而在陶罐、木頭、骨頭上刻下相應的文字和圖案,打磨造型,由此,部落文化產生。隨著玉的優點被發掘,如其獨特的質感、被雕琢打磨之后的驚艷將自身的價值推向了一個更高的臺階。與此同時,文人墨客紛紛以玉為尊、崇尚玉德,對其造型要求更高,玉雕藝術由此而生。隨著時間的推移,玉雕逐漸成了一門成熟獨特的藝術。只有那些具備一定鑒賞水平和審美觀的人才能夠真正地領略到這門藝術的獨特之美。
玉雕藝術的誕生起源于古代中國,在歷史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從實用性轉變成審美性,從原本記載事務的載體變成具有身份象征意義的裝飾品,在玉石上所雕刻的不同形狀都具有不同的含義,隨著其地位、身份以及所期待目標的改變而改變。
(二)玉雕的藝術價值
玉雕藝術和木雕藝術可以說是同根同源,但是因其材質和表現形式的不同,所以作品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材料的來源不同。一種是來源于天然美玉,一種是來源于自然樹木。前者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對玉雕師來說,一塊好的玉相當于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能夠為后期藝術品的打磨制作做一個良好的開端,它的藝術成品價格昂貴。在木雕藝術中,中國作為地域廣闊的大國,相較于玉料來說,木料的來源更廣泛,還可以再生。
2.從開采的角度來說。在中國古代,玉料的開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需要許多人付出艱辛才能開采到上層貴族所需要的玉料,其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在少數。相對于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的玉料開采來說,木料的開采可以說是相對簡單,只需要做好防護就能夠達成目標。
3.從藝術品的制造過程來談。前者在藝術作品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在前期準備中深思熟慮,才能夠在制作過程中一氣呵成,否則稍有差池就前功盡棄,實在可惜。我們通常說美玉微瑕都是帶著惋惜的心情來表達的。木料原料相對于玉料原料來說沒有那么昂貴,在制作的過程中,無須承擔如此大的心理負擔。
以上這些也就從側面體現了玉雕藝術品的價值,絕不是簡單的累計。因為它飽含了玉雕創作者的心血,飽含了玉雕創作者的思考結晶。
二、關于古典意象
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當我們說到紅豆就能想起相思;當我們說到明月就能夠想起故鄉;當我們說起東流水就是無邊的惆悵;當我們說杜鵑就能夠想到哀怨;當我們想起蠟燭就能夠想到離別,這些就是古典意象的魅力和作用。古典意象能夠讓我們直觀地將原本毫無關聯的某樣東西同某種感覺或者某種品格相聯系起來。在這種作用下,我們看到玉蟬就能夠想到其擁有者高潔的品格、不屈的精神。
(一)什么是古典意象之美
中國的典意象之美在于它的言有盡而意無窮。什么是言有盡?就是其所提供的信息是絕對的,但是它所承載的意境是相對的。打個比方說:紅豆,我們很快就能夠聯想到相思。就能想到一對相愛的人需要面對的離別,彼此惦念牽掛著對方。這簡單兩個字給我們構建出的卻是一幅悠長漫無邊際的畫面,這就是意無窮。
中國古典意象之美是幾千年來文化的投射,是幾千年傳統文化精髓的累積。在無數的歷史沉浮中,在藝術的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二)古典意象之美在玉雕藝術中的價值
中國古典藝術之美的展現離不開玉雕藝術品。同樣玉雕藝術品的藝術價值依賴于中國古典意境之美。
就拿玉雕作品《蝶戀花》來說吧,如果單獨來講這件《蝶戀花》的價值,那么這件藝術品的價值是原料加上人工的付出。但是一旦它作為一件玉雕藝術品,它的價值和本身所含的意義就截然不同。眾所周知,在中國古典文學當中,唐詩、宋詞是兩座巔峰,而蝶戀花這個詞牌名又是宋詞當中最為文人所喜愛的。在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當中,蝴蝶和花所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不在少數,可以說“蝶戀花”三個字展現的就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意象之美。一個是肆意綻放,一個是無悔追逐,若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是無法把這兩者同玉結合的。
“蝶戀花”,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淋漓盡致地把中國古典意象之美展現在鑒賞者的面前。
三、如何繼承和發揚
繼承和發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玉雕藝術來說是繼承精湛的玉雕技術、精神,結合當下的社會實踐,開拓市場、勇于創新,做出有風格的玉雕藝術品。
(一)藝術家如何發揮玉雕的藝術價值
玉雕藝術創作者要發揮玉雕藝術品的藝術價值首先必須要有過人的本領、扎實的功底,才能夠準確地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玉雕藝術品展現出來;其次要賦予玉雕藝術品應有的藝術價值,賦予玉雕藝術品文化上的意義、精神上的獨特;最后,玉雕藝術創作者需要緊密地結合市場,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玉雕師需要用敏銳的眼光,開創市場,引領潮流。
(二)藝術家如何提升自己的古典鑒賞能力
首先,玉雕藝術創作者需要有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化基礎,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努力學習。同時在實踐中,把所學運用于自己的創作當中。其次,要把新的理念用于鑒賞當中,學會開拓新的視野,站在全新的高度。最后,需要虛心地學習,細心揣摩他人成功作品的驚人之處,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考文獻:
[1]毛恒年,陳姚朵.淺析我國玉雕作品的意象藝術及特征 以玉雕花鳥魚蟲作品為例[J].中國寶玉石, 2016(1):124-129.
[2]魏振建.淺談玉雕藝術[J].天工,2018(1).
[3]薛子林.淺談玉雕藝術的美學[J].天工, 2017(3):133.
[4]馬兆鋒. 淺談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美與意象派[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9).
[5]毛恒年,張凡.中國玉雕藝術作品的意象賞析[J]. 中國寶玉石,2006(2):50-53.
[作者簡介]
陸云剛,生于1973年,1990年學習雕刻,1991年底響應黨的號召當兵入伍,1995年底退伍后又回到玉雕廠,2004年至今在新疆做小掛件。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