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娟 楊蘭芳 閆潤濤
摘要:面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盛譽。除自身的價值外,還擁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教育價值及經濟價值。本課題擬以全新視角,利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并結合作者暑期社會實踐經歷,從多方面對面塑藝術展開深入研究,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敏銳地發現目前面塑行業主要存在缺乏宣傳、傳承難、人們對非遺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問題,提出在傳承的基礎上可對面塑工藝、展示手段及傳播媒介進行創新等建議。
關鍵詞:面塑;發展現狀;趨勢
一、面塑文化概述
(一)我國面塑歷史由來
面塑,俗稱面花、禮饃、面人等,是用面制成的民間工藝品,被稱為“中國的雕塑”,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面塑是從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風俗發展而來的,主要分為食品面塑和祭品面塑。面塑文化更是流傳甚久,在婚喪嫁娶時和重大節日時它都是必需品,其顏色艷麗多彩,造型豐富獨特,多象征著美好的寓意。
(二)我國面塑文化發展現狀
我國面塑文化發展至今,已大致形成三大流派,各流派為面塑文化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許多面塑藝人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致力于面塑文化的傳播。隨著國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門對非遺文化的高度關注,在全社會掀起了廣泛的“非遺熱”,面塑已逐漸發展得蒸蒸日上。
二、我國面塑文化發展環境分析
(一)經濟環境
國家的經濟基礎變動對面塑行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目前面塑行業的經濟環境較好,有助于其穩定發展。
(二)政策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文化交流在國家治理和國際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為了緩解當今部分非遺文化日漸衰落的趨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非遺保護工作的指導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要充分發揮非遺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2)
(三)社會環境
在國家的重視及非遺傳承人的努力下,面塑以各種人物或模型形式出現在世界面前,面塑文化也進一步走向世界,面塑文化的發展和創新。除此之外,目前全國各地已設立多家面塑工作室,經常舉辦面塑非遺展,電視臺也錄制了紀錄片在電視、網絡媒體上進行傳播。
(四)技術環境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推動著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網絡發展和職能時代的到來,虛擬形態的共享和傳播手段日益普及,若能有效將其與面塑結合,這對面塑行業的傳播將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面塑文化發展與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拾遺”暑期社會實踐隊對面塑行業發展的調研為例,總結出目前我國面塑文化發展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乏宣傳
就“對面塑這門技藝的了解程度”以及“通過何種渠道了解面塑”兩個調查問題的作答統計如表1:
近20%的受訪者表示幾乎機會沒有了解面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面塑作品,難以真實感受它的細膩美麗。
(二)傳承難
目前面塑傳承主要是以師徒相傳為主,沒有教材,沒有標準,且傳承人的年齡多是在40~60歲之間,這也就可能導致面塑傳承后繼乏人。手藝人大多通過賣出作品來獲得收益,而這就對其作品質量有著高要求,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練習過程中,難以維持生計。
(三)對“非遺”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隨著人們社會生活的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年輕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有了很大改變,多數人更向往快節奏的生活,這也就導致了當前面塑傳承人斷層現象非常嚴重。人們普遍形成了一種更加追求財富、權力及社會地位的滿足狀態,“人往高處走”就是社會成員普遍的價值觀念,傳承人的流動也會深受這種現象的影響,這直接關乎到面塑保護的持續性。
四、面塑發展趨勢研究
(一)傳承是基
鑒于面塑傳承人平均年齡較高及大多數人對面塑的接觸甚少,可大力推動面塑技藝進校園。高校可設立選修課、非遺社團來助力面塑文化傳播。
(二)創新是光
1.面塑工藝的創新
由于各地在風俗習慣方面的差異,所形成的面塑作品無論是在風格或是品種方面已有較大區別,如在黃河流域的面塑,其大多以古樸、豪放的藝術形象為主,而在長江流域的面塑作品則更偏向于精致、細膩。(3)若能將以整合,對面塑美感的提升一定大有幫助。
2.展示手段的創新
面塑展示一直是以實物展示為主,由于難以搬運或搬運過程中損壞較大無法在很多地方舉辦展覽,許多人沒有機會親眼見到。在當前大數據、“互聯網+”暴風時代,運用虛擬技術,實現非遺項目多元展示。可利用三維影像、虛擬現實、多媒體等技術立體、動態地展示活態藝術。采用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方式,可以使調查成果以直觀便捷的方式向大眾展現一個全面而活態的文化空間,在真實與虛構、客觀與主觀中跨越時間與空間去體驗面塑文化遺產的整體效果,從而充分發揮文化遺產的教育作用。(4)
3.傳播媒介的創新
現如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迅速爆紅,雖然使人們陷入了發達的網絡世界無法自拔,但是卻為面塑的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如若借助這一平臺,再利用網紅的人氣以及信息傳遞的快速化,面塑的影響力將會愈來愈大。
教育是國之大計,教育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基礎與動力,所以面塑發展與傳承也離不開教育的推進,所以面塑技藝進課堂不再僅僅一種口號,而是要切實落到實處。相關教材也應該完善改進,真正的將面塑知識與基礎文化知識相得益彰,相輔相成。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國與國之間經濟往來頻繁,文化交流也是數不勝數,讓面塑走出國門當然意義重大,讓其擴大影響力任重道遠。面塑作為非遺的一部分,也代表了中國的美好形象,互送文化禮品,外出展示,領導會晤,友好論壇等活動,都是面塑擴大在國外影響力的重大機會。同時中國影視劇拍攝過程中,也應將面塑優秀精華融入其中,進而傳播到海外,增強文化自信!
五、結語
面塑文化,歷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多樣化的潮流中,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在繼承原有傳統的基礎上,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形式上積極創新,面塑文化在面塑傳承人的努力下不斷豐富,在多樣化的世界文化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創新,不斷前行,中國的傳統面塑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必將鑄造面塑文化的新輝煌。
注釋:
《在文化交流中彰顯文化自信》,尹潔
《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
《傳統藝術面塑的創新》,楊雪
《數字信息技術的山西面塑保護與傳承路徑探析》,吉曉蘋 ?楊亮 ?成麗君
參考文獻:
[1]尹潔.在文化交流中彰顯文化自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2-21(001).
[2]《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2005-03-26.
[3]楊雪.淺談傳統藝術面塑的創新[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04):78.
[4]吉曉蘋,楊亮,成麗君.基于數字信息技術的山西面塑保護與傳承路徑探析[J].藝術科技,2017,30(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