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煜
摘要: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系統地學習了記敘文寫作并初步掌握了議論文寫作,這些為他們在高中階段系統地學習議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進入高中之后,教材中不管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議論文體裁的文章貫穿始終,再加上高中生思維發展的特點,都決定了高中作文教學中議論文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線教師,雖然絞盡腦汁地使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但效果差強人意。本文著重強調議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分析學生議論文寫作的現狀困境,探討有效策略和發展性評價對提高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議論文;常見問題;發展性策略
議論文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國文學史山第一部記敘文和議論文的集子就是商周的《尚書》,以儒、道為代表的先秦說理散文以成熟的說理文體制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國后期《荀子》《論語》的語錄體說理文、《孟子》的對話體說理文,標志著嚴密思維的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成為我國說理文的主要模式。之后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玄學、唐“古文運動”、宋明理學、清代桐城派的發展,古代議論文寫作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峰。議論文就是以理服人的文章。高中生學寫議論文,不僅是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是培養嚴謹深刻的邏輯思維能力,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提升整體的語文素養。
高考作文是教師作文教學的指向標,我們發現近三年的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多數作文題適合寫議論文,比如2017年浙江卷、2019年全國Ⅰ卷、2017-2019年北京卷等。這樣的出題思路符合社會對青少年的預期和他們思維發展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高中生的思維和認知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多元化的社會讓學生擁有了多元的視角,同時在說理論辯上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他們有能力運用理性思維對某個問題或事進行思考分析,清楚地表明自己立場與觀點,并提出有效地措施或建設性的意見,這體現了新時代青年人蓬勃朝氣,體現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每年高考都能涌現許多令人驚嘆的優秀文章,但是大部分學生卻寫不好議論文。結合學情和教學實際,高中議論文習作大體有以下問題:
一、文體不明,寫法死板
雖然大部分高考題的要求是“文體不限”,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寫成“四不像”,這其中會有兩種極端。一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發揮,沒有謀篇布局,敘事抒情占據較大篇幅,語言也不夠嚴謹。另一種是行文三段體:開頭提出觀點,中間三段三個人物,結尾總結重申觀點,結構死板,甚至生拉硬扯,湊字數。那么這樣的議論文就是失敗的。議論文寫作首先要“入格”,明確議論和記敘抒情的占比,要以理服人,要以議論為主。
二、素材陳舊單一,論證過程公式化
因為閱讀體驗和人生閱歷的差異,許多學生沒有養成素材積累的習慣,造成肚里沒貨,一旦寫作就是拉所學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充數,國內司馬遷、史鐵生、楊絳,國外愛因斯坦、海倫·凱勒、牛頓等這些人物耳熟能詳的例子,千篇一律,總給人似曾相識、老掉牙的感覺。同時不能靈活運用素材,機械地按照論點、論據和結論三段式順序,以記敘代替分析,以事例代替論證,不能行之有效地分析皆解剖觀點,這樣的論證是“骨”“肉”不和的。
三、立意膚淺,語言平庸
議論文需要多角度地看問題,辯證地分析問題,語言表達準確嚴密。立意膚淺的問題在新材料作文中特別明顯,學生抓住材料中的一點就開始行文,以偏概全,抓不到材料的核心立意。同時不能扣準觀點,甚至直接套用以前用的論據,洋洋灑灑,離題萬里。與立意對應的是語言表達淺顯平庸,要么追求形式的奢華,堆砌辭藻,眼花繚亂卻不知其意。要么語言蒼白無力,直白不得體。表達不準確、語言粗疏實際是思考不夠縝密的結果。
以上議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也折射出了當前議論文教學的困境。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但并不是學生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這需要長期學習和積累。作為一線教師,要想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寫好議論文,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閱讀是基礎?!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弊x好書,讀整本書,才能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受到情感的熏陶,品味精妙的語言,獲得審美的體驗,才能真正豐富精神世界。所以在閱讀上范圍要廣,大部分學生喜歡讀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但理論、哲學、修養類的書籍也要有所涉及。除了個體的人生經歷外,廣泛地閱讀也是了解社會生活的好方法。寫作來源于生活,只有擁有了厚重的生活積累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二)學會表達傾吐。在不斷地閱讀積累中,學生對人事物的認識會不斷提高,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闡述觀點。老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思考并敢于發表見解的習慣,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辯證的角度出發,培養一分為二、多角度地看待問題的習慣,教會學生利用寫作傾吐自己的思想,展現自己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和思考。也只有在不斷的寫作中,認識才會更深刻,表達才會更準確。
(三)展現自我的魅力。有“個性色彩”是《高考考試大綱》發展等級中關于有創新的具體要求之一,《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在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影響下,特別是在高考的壓力下,教師往往會采取題海戰術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在考試時,教師為了求“穩”,會要求學生要求套路去寫。這樣傳統的訓練是必須的,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但長期這樣的訓練會讓學生思維僵化、欠缺個性。從近年的高考作文題來看,在平穩的基礎上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不容易偏題,但受到思維深度的影響,分數容易拉開差距。在平時的訓練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通過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確保立意正確,然后追求深刻新穎。在行文思路上,要指導學生條理清晰、抽絲剝繭,以個性表達展現自我的精神面貌,不落俗套,展現新時代青年的風采。
(四)評價體系要科學合理,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在調查學情和教學的基礎上,形成議論文寫作教學發展性評價層級表。這個層級表包含了用來評價判定作文層級的量表、議論文相關知識、寫作策略指導和各層級作文案例,但這個表不是僵硬和一成不變的,而是靈活的,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和水平要不斷動態生成。這對教師的能力也提出了跟高的要求,教師要深刻理解發展性評價對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平時注意搜集學生的典型作文片段或完篇作文,補充不同層級配備典型的層級案例。完善議論文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水平。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評價學生,提高作文評改水平,鼓勵學生多寫敢寫,教師針對學生問題具體分析指導,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把積累內化為寫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議論文寫作能充分展現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展示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體現獨特的精神氣質。提高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并非短時間就能見成效,只有不斷的閱讀和寫作中,知識才會更豐富,思考才會更深入,表達才會更準確,說理才會更精妙,這需要師生長期共同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案,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黃厚江.作文課的味道(聽黃厚江講作文)[M].華東師大出版社,2016.
[2]朱光潛.談美[M].作家出版社,2018.
[3]管建剛.《我的作文評改舉隅》.
[4]許其山.高中生議論文寫作常見文題及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