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瑤
摘要: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曾經說過:“沒有語法,僅有一些東西可以傳達,但沒有詞匯,任何東西都傳達不了。”這表明了詞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二語詞匯習得又包括直接詞匯習得和附帶詞匯習得兩種基本途徑。直接習得是指學生或者老師有意地利用一些學習策略或方法來學習或記憶單詞,它聚焦于單詞本身。而附帶詞匯習得則是指學生在完成其它學習任務時同時附帶習得其中的詞匯(孫媛園,2009)。而本文主要著眼于二語附帶詞匯習得影響因素的回顧。
關鍵詞:詞匯附帶習得;影響因素;研究缺陷
一、詞匯附帶習得基本理論
關于附帶詞匯習得的理論研究主要是檢驗已有的相關理論,特別是加工層次理論和投入量假設。
加工層次理論一般是用來解釋詞匯附帶習得的。加工又包括深層加工和表層加工,加工層次越深,他對學習者的影響就越大。
投入量假設是勞弗,哈爾斯提金基于加工層次理論的基礎上于2001年提出來的。這一認知結構認為,投入量越高的任務能夠在詞匯記憶中產生更好的效果。投入量又包含著三種心理狀態:需要、搜索和評估。投入量越大,其對于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就越明顯。例如,劉靜以61名非英語專業學生為被試,考察了投入量不同的學習任務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附帶習得可能產生的影響。三種不同的任務分別是閱讀后王城多項選擇,閱讀后完成完形填空,閱讀后完成造句。實驗結果顯示,不同的任務對于二語附帶詞匯習得會有不同的影響。而且投入量高的任務會比投入量低的任務給學習者的詞匯附帶習得帶來更深的影響。然而,在吳旭東的實證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他探究了四種投入量各不相同的任務對于81名非英語專業學生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并且發現,投入量高的任務并不總是比投入量低的任務更有利于而與附帶詞匯習得。
二、詞匯附帶習得影響因素
(一)學習者的內部因素
第一個是學習者的詞匯水平。Meara認為學習者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其閱讀過程中附帶習得詞匯的數量。學習者詞匯量越大,他在閱讀過程中所能學到的詞匯知識就越多(周彥涵,2012)。王秀麗以180名大學生為被試來檢驗是否不同詞匯水平的受試者對附帶習得詞匯的總量有顯著性差異。參加者來自不同年級。但他們的閱讀標記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研究結果表明高水平的學習者較低水平學習者課獲得更多附帶性詞匯。
第二個是學生的投入量。基于投入量假設,學生投入量越大,其對學生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效果就越好。因此投入量的多少對于學習者附帶詞匯習得也有顯著影響。劉靜(2010)的實驗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
第三個影響因素是學習者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能力。蓋淑華曾探究了兩種不同的閱讀任務對于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而這兩個閱讀任務是:在閱讀后問問題和復述。結果表明,后者所導致的詞匯習得程度更高。閱讀任務與閱讀動機之間有很緊密的關系。并證明閱讀任務與閱讀動機之間有很緊密的關系。因此,閱讀動機也是一個有效的影響因素。邵艷春測試兩種不同閱讀動機對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效果。兩個閱讀動機是:閱讀以了解文本的主題,閱讀了解文本的細節內容。同時她也探討了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對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她發現,學習者可以獲得一些附帶習得詞匯,但其數量受到學習動機的影響。同時,在閱讀動機相同的情況下,具有較高閱讀能力的學習者可以比具有較低閱讀能力的學習者習得更多的附帶詞匯。
(二)文本因素
文本因素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輸入模式。主要包括閱讀、聽力、寫作和口語輸入。初曉娜測試了文本體裁對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她選擇了70名有相同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的學生為被試,用三種不同的文本類型:敘事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研究結果表明敘事文與其他兩種文本相比而言更容易理解,學習者在敘事文本中可以習得的二語附帶詞匯比其他兩種文本體裁中習得的更多。對于文本中的注釋類型的影響,孟春國選擇了223個非英語專業學生作為他的受試并探討不同注釋方式對閱讀與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對于聽力和寫作的輸入,也有一些關于它們的研究。汪紅和甑薇薇選擇了來自4個英語專業的班級的學生,并測試了聽力輸入對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影響。在測試后發現:聽力輸入和投入量對二語附帶詞匯習得有直接的影響。學習者對接受性詞匯的習得優于生產性詞匯。
此外,也有不少學者探討了詞匯附帶習得中的注釋方式的作用。如段世平安,閆晨松探討了多項選擇注釋以及詞匯的同義詞注釋如何影響參與者的詞匯附帶習得和記憶。他們也發現了注釋可以影響學習者的詞匯附帶習得,而多項選擇注釋方式的影響最為顯著。此外,他們還發現了學習者詞匯量對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三、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缺陷
首先,對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者因素和語篇因素上。然而,詞內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因素。它包括單詞的屬性、單詞的長度、單詞的拼寫等。(苗麗霞,2013)。其次在所有這些實證研究的實驗中,大多數學者傾向于選擇大學生作為他們的參與者。樣品太單一,不具代表性。而且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是相對簡單和不嚴謹。最后,目前對影響二語附帶詞匯習得的輸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閱讀輸入,其次是寫作輸入和聽力輸入等方面。對于口語輸入研究仍然很少。
四、總結:
詞匯附帶習得期間學習者注意力并非在詞匯上,卻無意中增加了詞匯知識,因此附帶詞匯習得方法也是學生拓展詞匯的主要途徑。自從納吉,赫爾曼和安德森提出詞匯附帶習得這一概念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這一話題。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學者已有能力去批判和分析現有的理論并提出自己的新的見解。但是理論研究所涵蓋的范圍仍然很小,研究者們不能夠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Guo Yali.(2010).L2 Vocabulary Through Reading——Incidental Learning and Intentional Learning.[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74-86.
[2]初曉娜.語篇類型對EFL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研究[J].英語教學研究,2008:12-16.
[3]段士平,嚴辰松.多項選擇注釋對英語詞匯附帶習得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213-218.
[4]蓋淑華,英語專業學生詞匯附帶習得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0-46.
[5]劉靜,王一君.基于“投入量假設”的詞匯附帶習得實證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0:81-83.
[6]孟春國,陳莉萍.生詞注釋對限時閱讀理解與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50-55.
[7]苗麗霞.國內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現狀與發展[J].外語界,2013:86-92.
[8]邵艷春.不同閱讀目的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J].外語電化教學,2006:60-63.
[9]孫媛園.國內二語詞匯附帶習得研究綜述[J].科技創新導報,2009:162-163.
[10]汪紅,甑薇薇.英語聽力訓練中不同任務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J].外語教學,2014:63-67.
[11]王秀麗.詞匯水平對英、漢注釋詞匯附帶習得影響的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40-43.
[12]周彥涵.英語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因素及其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