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莉
【摘 要】集體備課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家共同抽出時間集中到一起集思廣益創設情境,不僅為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更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5-022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108
Research on Improving Chinese Classroom Efficiency
ZOU Xiao-li
(Haiyuan County Guan Qiao Township Shuwan Primary School, Haiyuan Ningxia 755299, China)
【Abstract】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is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Everyone takes time together to pool their wisdom and create situations. It not only establishes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but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Chinese class; Teaching efficiency; Improvement; Exploration
我校是海原縣一所普通的鄉村小學,長期以來,集體備課一直是我校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它不僅為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更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誰有時間誰就可以到“協同備課”中閱讀、標注、點評同年組成員的教學設計,可以在同一時間完成,可以自由完成,可以在班級完成,也可以在家完成。
1 妙言引入,創設快樂氛圍
要想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教師首先要重點設計課題導入語,這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以往我們低年級語文組教研的模式是這樣的,一人備課,然后大家共同抽出時間集中到一起集思廣益,這樣雖然效果不錯,但是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就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協同備課”這一平臺,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家在一起共同設計一節課的導入語,既豐富了教師對課堂導入環節的創設,增加了歡樂氛圍,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上課的勁頭大增,如在教學《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時,可以這樣設計的導入語:同學們,大家都喜歡聽音樂,你喜歡聽悲傷的音樂呢還是喜歡聽快樂的音樂呢?不言而喻,大家都喜歡聽輕松快樂的歡享曲,下面你們聽聽這首曲子,首先老師播放一首《歡樂女神》作為鋪墊,同學們聽的個個神采飛揚,精神飽滿,然后老師又放了一曲《命運交響曲》,這樣的導入新新課,使同學們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這種氛圍中老師講述貝多芬的生平、他與命運抗爭的故事、他創作的艱難磨難等等,這些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精神力量。
2 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語文課堂教什么?我們思考的是教學內容,而研究教學的內容,不僅明確了教材中的顯性內容,更重要的是挖掘他們蘊含的隱性價值。根據課文內容,利用現代媒體創設出每節課的特定情境,就能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讓學生主宰課堂,使語文課堂活起來。有的老師考慮的比較多的是這節課能用上哪些“時髦”的形式手段。這一誤區偏離了學生發展的立足點。確定教學的起點,一是依據知識間的聯系確定教的起點,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學的起點。這就需要全面的了解學生,因為我們的教學對象不是無生命的物體,而是由思想、由個性的人,他們在學校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時有自己的經驗、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對于這些,如果我們不去了解、不去研究,就會陷入“少算不勝”的境地,我們的勞動也將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是語文課堂學生快樂學習的又一個音符。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早已過時,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學生都喜歡的“快樂大本營”的闖關模式,并創設了“火眼金睛”“危機四伏”“千錘百煉”這樣三關,并在每一關出示了通關目標,其實就是學習目標,讓語文七色光的學習變得不那么枯燥,充滿了趣味性。又如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時,大家共同抽出時間集中到一起集思廣益創設情境,先播放了視頻《綠》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段短片由周迅配音并出鏡,借由清新童真的動畫畫風,看似講述地球的成長與變遷,實則普及綠色消費的生活理念,簡潔而生動的方式,強調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再通過對中國石拱橋的介紹,導入正題,學生從直觀上了解了課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注重落實好教學目標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要考慮如何落實教學目標。只有我們對一節課有了基本的設想后,要把我們的這一設想轉化為教與學的行為,需要精心設計有效的環節,設計的環節不能千人一面,而應因知識而異。教師應該潛心研究教材,研究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融合的標準和尺度,有一次,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設計,我把這一設計發到了“協同備課”平臺,邀請了同年組的老師進行了協同備課,接受李老師協同備課的邀請后,仔細閱讀了李老師對于七色光的教學設計,個人認為,李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學程序規范完善,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又層次遞進,過渡自然。合理,各環節目標明確,要求具體,可操作性強。學生只有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我覺得在區別形近字和同音字這里應該少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四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已經很強,通過微課直觀地展示,把引號的意義和作用清晰地表述出來,無論是特定稱謂、特殊含義、引用、著重指出,還是表諷刺或否定,通過舉例句,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與運用,若能加入競賽類的比賽,孩子們可能會更感興趣!在其他老師的建議下,我把形近字和同音字這一版塊,變成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并設置了通關任務單,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了實處。可以采取讓學生自主理解后擴詞或說一句話。學生在擴詞或說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區分了字義,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擴詞或說話時有不當之處要適時點撥訂正,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老師再加以點撥,學生會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4 順“勢”牽引,推波助瀾
區教研室李澤琪老師說:問題是一堂課順利推進的抓手。因此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積極樂觀的學習氛圍。但是小學生對世界環境日知道的很少,如果讓學生直接查找資料,學生可能會在查找資料的時候有些茫然,目標性不強。我建議應該先播放視頻,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環境保護有初步的認識米,然后再查找資料。這樣安排可能會更合理一些,學生操作的方向性可能也會更強一些。如學習《智取生辰綱》后,讓學生辯論“楊志失敗的最終原因是什么?”學習《出師表》后,讓學生討論“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人物呢?”這些問題猶如在一池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塊小石頭,同學們反想熱烈,使課堂漣漪綿綿,歡快多多。對于有的老師提出的在處理引號作用這一部分,因為我已經創設了闖關這一情境,所以在這就沒有再創設游戲環節。
總之,通過集體備課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都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論辯當中,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空前活躍,教學效率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陶繼新.課堂教學的結構性變革[J].報紙論文,2017.03.18.
[2]傅華蕓.課堂深淺入時無—試探淺近原則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語文,2010.07.15.
[3]鄭瑜.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激發[J].語文課內外,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