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自2016年國家大力推進研學旅行以來,我國研學旅行行業蓬勃發展,而高層次研學管理與服務技能型人才短缺嚴重制約研學旅行行業發展,導致研學旅行發展內生力不夠,本文對研學旅行人才素質進行分析,提出從科學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合作開展教學設計、職業能力為“核”的課程體系、“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四個方面構建研學旅行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研學旅行;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F590-4;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6-021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10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Trave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Yao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China)
【Abstract】Since 2016, China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study travel, the study travel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while the shortage of high-level study travel? skilled talents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ravel agency,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endogenous capa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tra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study travel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scientific setting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ur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with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study travel talents.
【Key words】High-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y travel; Model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0 引言
2008年廣東省率先把研學旅行列為中小學必修課寫進教學大綱;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該綱要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2014年國務院31號文件《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提出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教育部文件《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引導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的舉辦者規范和完善活動舉辦流程。這些綱要法規和意見從國家層面上對開展面向兒童青少年的研學旅行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6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選定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廣東省、重慶市、陜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為試點地區,在建立研學旅行運行管理機制、協同配合機制、安全保障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科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1]。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列入中小學生必修課程,明確提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這標志著我國研學旅行進入了新階段。2017年10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明確要統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影視教育及研學旅行等。國內關于研學旅行多個文件、政策的出臺,為研學旅行行業發展提供了利好,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呈增長態勢,而研學實踐蓬勃發展迫切需要研學旅行服務專門人才。但目前研學旅行帶隊的老師主要是導游和中小學教師。導游對研學方案設計、教學方法、學生認知規律等不了解,在研學中扮演研學導師角色,中小學教師課程教學能力強,跨學科能力弱,與導游協調溝通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不順暢,研學旅行“重游輕學”,“研學”目標沒有充分實現。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9年增補專業[2],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增補進入高職專業目錄,從2020年起執行。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其旅游大類下設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隨著文件落地,部分高職院校會增設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這有利于從數量上和質量上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 研學旅行人才素質分析
2014年4月,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即研學旅行是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志,形成研學總結報告。研學旅行是交叉專業,研學旅行行業急需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人才應具備以下能力:
1.1 導游講解能力
扎實的地方旅游資源知識儲備是進行導游活動的基礎,流利的講解技能是完成研學活動的關鍵要素。游覽過程中研學服務人員要擔任活動講解、活動主持,能根據不同層次研學主體的組織開展活動,引導其按活動方案游覽、研究、學習、總結。
1.2 研學課程方案設計能力
研學課程是研學旅行產品的核心元素之一,包括前期課程設計-中期課程執行-后期課程服務。研學課程要根據中小學生特點,從教學目標難度設置、知識植入、各環節教育功能鏈接、外部環境的安全性、突發事件的預判等全面統籌方面進行設計。課程方案可遵循課程目標——地點篩選——素材搜集——素材提取——主題組合——踩點驗證——課程方案成型的流程進行。
1.3 教學活動組織能力
研學旅行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學生,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研學實踐活動來實現教育的目的,在游覽中體驗、感悟,引導學生們增長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協助學生們建立完整的人格、性格與品格。這就要求研學服務人員要具備高超的教學技巧,懂得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每個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和溝通技巧,能寓教于樂完成教學目標。
1.4 安全意識、應變能力和突發事件處理能力
安全是旅游業的生命線,是旅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和保障。研學旅行是在戶外進行的集體活動,其服務對象中小學生正值活潑好動、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年齡,研學活動在開放的公共場所進行,各種突發情況難以預料,這就要求帶隊研學服務人員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確保研學活動按計劃完成。
2 高職教育研學旅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1 科學設置人才培養目標
研學旅行是撬動素質教育的杠桿,是富含實踐教育價值的學生“第二課堂”,它不同于夏令營、冬令營和社會實踐等活動,這些特點也決定了研學旅行活動對研學管理與服務人員的高標準要求。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要面向研學機構培養具備扎實的地方旅游資源、景點講解、研學活動組織策劃、研學課程設計、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知識,具備在執行研學課程過程中將抽象深奧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并具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能力,能從事研學課程設計、研學活動組織、研學旅行管理等工作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
2.2 校企合作開展教學設計
研學旅行面對中小學,我國中小學教學組織活動具有季節性,每年3-4月、10-11月是研學旅行活動的旺季,高職教育對接行業,按照行業特點開展教學設計勢在必行。用三段遞進的形式開展教學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形成。
(1)一年級到研學機構擔任研學導師助理,了解研學旅行帶隊工作過程。
學生入學后通過入學教育、參觀研學機構、擔任研學導師助理以及研學旅行類基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研學旅行服務有初步認知。特別是擔任研學導師助理,讓學生熟悉研學帶隊的工作過程,協助完成出團過程中的事務性工作如清點人數、拍照、安排用餐、收集研學總結素材、維持秩序等,在此基礎上完成專業認知,再通過同步課程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2)二年級到研學機構擔任研學導師,參照現代學徒制模式進行實訓鍛煉,掌握研學機構組織架構、規章制度、管理運行模式,協助進行課程設計、線路踩點、研學總結,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確定學習內容,研學機構安排資深從業人員擔任學生的導師,在工作過程中予以指導,夯實職業能力。
(3)三年級到研學機構頂崗實習。學生只有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才能學到企業文化、養成職業習慣、訓練應變能力、提高專業技能。通過獨立擔任研學導師,親身實踐提高景點講解、研學活動組織、研學課程設計、研學活動組織能力,業務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進入初級管理崗位,學生畢業后可實現零距離就業,成為研學機構的業務骨干及初中級管理人員。
2.3 職業能力為“核”的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是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課程體系是否科學、合理對高等學校高質量實現人才培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3]。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要有明確的課程開發思路,研學旅行專業需要旅游、教育復合型人才,在課程體系構建上要根據國家及市場需求來開設與之相關的課程,課程體系要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具體課程設計應注意把握好幾個方面:
(1)深入開展企業調研,確定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調研,與研學旅行專家、一線工作人員座談,共同梳理研學旅行崗位核心素養能力,分析工作過程及主要工作任務,以此為依據,將研學機構的服務標準引入課堂,設計開發專業課程。
表1
(2)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在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由研學機構專家、中小學教師和高職院校骨干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小組開發專業課程,共同編寫教材、講義、課程標準。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開設基礎及素質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拓展類課程、綜合能力課程,形成基于研學旅行工作過程的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單位,開展實訓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研學旅行實踐中邊學邊做,逐漸成為具有一定工作經驗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高技能人才。
2.4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從2019年起,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而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和難點。研學旅行與服務是高職新開設的專業,職業技能證書還在探索階段,借助企業的力量培養“雙師型”教師更加符合當下的形勢。
(1)引進企業資深業者擔任兼職教師,建立兼職教師教學檔案,定期召開教研會議,會議的形式可以在學校由優秀教師介紹課堂教學技巧、學習學院教學制度,也可以在研學機構共同進行研學課程方案設計、踩點、執行研學活動,講授實踐課程,擔任認知實習、崗位見習、頂崗實習導師,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2)專任教師到研學機構社會實踐。當前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基本都是來自綜合性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工作實踐經歷,安排專任教師到企業社會實踐,其本身優秀的學習能力可以在工作實踐中更高效的掌握研學旅行實踐活動的工作要點,同時還可以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形成課題思路,與企業共同研究提升研學機構管理服務水平。
(3)校企專兼職教師合作授課。聘請企業資深業者與專任教師合作授課,校企專兼職教師共同設計實訓任務書、實訓指導書,實訓項目由企業資深業者主持開展訓練,項目內容、實訓活動貼近工作實際,既幫助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又能與時俱進的學習行業現狀,專任教師擔任理論環節授課,實訓課擔任教學助理,在協作中提升專任教師實訓項目教學能力。
(4)學校定期開展“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及考核,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杜絕“雙師型”資格終身制。根據不同級別或等級給予相應待遇,鼓勵形成爭當“雙師型”教師的氛圍。
3 結語
中國是千年古國,擁有璀璨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幅員遼闊,風景數不勝數,從各方面綜合評價中國都有著豐富的研學旅游資源。中國的大、中、小學生人數大約2億~3億之間,研學旅行市場潛力巨大,當前我國研學旅行還處在開發的初期階段,研學旅行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強勢的資源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我國研學旅游發展提供了基礎,探索培養高素質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人才隊伍,必將促進我國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代瑩.研學旅行視閾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9.10.
[2]鄒家紅,王慧琴,李浩文.論湖南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以湖南科技大學為例[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