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上海靜安區共康中學)
就班主任而言,班級里發生的很多事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另外一方面,班級里發生的又都是大事,它們如蝴蝶一樣輕微地拍動一下翅膀,也許就會給未來帶來一些改變。管理班級,教師要能明察秋毫,又要能潤物細無聲。
班級公約的制定都是學生一條一條自己去商討完成的,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權,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學期學生制定了如下的公約:值日不認真損壞班級榮譽,值日生和值日班長扣10分;參加集體活動(就餐、兩操、集會等)要靜、快、齊,不遵守紀律,整隊拖拉散亂,隨意講話,狂奔亂跑,損害班級榮譽,扣10分;就餐時,浪費嚴重、打掃馬虎的扣10分;不服從班干管理,扣10分;不注意儀表,衣著不得體,不按要求配戴胸卡,扣10分;帶學校禁帶物品,如打火機、火柴、手機、刀等,扣10分。公約有冷的一面,也要有暖的一面。
對扣分較多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特別的關注,而不是措辭嚴重地訓斥。有一次在扣分表上我注意到一個叫珊珊的扣分較多的一個女生。周三下午的體育課后,很多學生跑過來大聲告訴我:珊珊把學校連廊里的地磚弄壞了??粗檠柿巳齼煞昼姾?,我拉好她的衣領問她:“你一定覺得很委屈?!彼沂箘诺攸c點頭,可眼睛里還充滿了疑惑“為什么你不批評我,不罵我是破壞分子”?!暗卮u那么硬,你的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是它的對手?!蔽铱闯隽怂男乃?。這時,她的臉色稍稍有些放松,便告訴我:“老師,那塊地磚本來就有了一條裂縫,裂縫處也已經翹了起來,我走到那里,腳踢了上去,就壞了?!卑嗉壒s給班主任更多了解學生心聲的機會,而不是給學生更多懲罰的條條與框框。
自主管理,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不能片面地看待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每個學生都是風景。檔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由學生自己寫,然后再由小組長小結,一周更新一次。另外一部分由班主任寫,一個月更新一次。這個成長檔案袋在分班的時候,跟隨學生到新的班級。
一次路過三樓西過道,那是我護導的范圍,墻上有學校運動會期間學生在初一時的照片。一個個都像小火種般,充滿著力量與希望。那不是張同學嗎?稚嫩的小男孩現已長大,雖然調皮,卻還是很懂道理。那不是李同學嗎?甜甜的笑臉,現已變得成熟又有自己的思想。那不是王同學么嗎?當我翻看他的檔案袋,我看到了成長的一串串腳印。一個多事的孩子,初一時隔三差五地打架,家長時時報到,受害人家長也是常常找來。突然間,這個學期王同學一次打架事件都沒有發生,這是他的改變……初一時,他愛看《木偶奇遇記》,我說:你要誠實、要勇敢、要愛學習。初二時,我送給他一本《西游記》,他樂此不彼地揮舞著自己做的的金箍棒,說要學悟空的努力與正義;初三時,我看到他手里拿著《狼王夢》,他也許明白即使歷經挫折,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他難以讀懂故事的全部,但在他的心里,種下了誠實、勇敢、努力、追夢的種子,這給了我靜待花開的企盼。成長檔案里,分明看到他進步的樣子。
班級自主管理有了制度,有了記錄,還要有感化。班主任要做示范,要求學生做的,自己要能做到。對待遲到學生常見不可取的三種做法:一是叫學生去見班主任,這其實就是教師之間相互踢皮球,二是不讓進教室,并在室外反思,這就是體罰或者叫變相體罰。三是回去找家長,這是責任追究。第一種做法過于強調班主任的管理職能,忽視“師師班主任、人人小教師、生生課代表”的教育思想。第二種做法是過于看重學生的自我教育,雖然德育的最高境界是學生的“自治”,但在學生沒有進教室,并有情緒反感的時候,反思不一定會有效果。第三種做法實際是將問題嚴重化,小題大做。這三種做法不僅會耽擱教師教學的時間,還會影響學生學習該科的興趣和積極性。
下課了,遲到的丁同學眼淚汪汪地說,他保證不遲到,能不能不喊家長,順便他也說出今天遲到的原因,他爸爸在隔壁工地打工,把他順帶到工地,剩下的路,每次他都是一路小跑到學校。今天他不爭氣地鞋帶松了,可他不會系,就這么順理成章地遲到了。我讓他把腳伸過來,細心地教他怎么系鞋帶。之后,丁同學很少遲到了。感化是最好的管理。
跟學生相伴的日子,其實并不多,他們也只是教學旅程的一朵朵浪花。自主管理就要班級成為姹紫嫣紅的春天,班主任要守望那春天里的桃紅與柳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