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文
(河北省順平縣河口鄉齊各莊小學,河北 順平 072250)
小學數學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的系統化過程。當前的復習課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單純地疏通知識點,忽視方法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單一,上成了練習課;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忽視發散思維,知識遷移不夠;忽視“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復習課教學認識上的偏差和教學方式的不當。怎樣上好復習課,提高復習的實效性?筆者進行了以下探索。
復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重知識的系統化和遷移訓練,突出方法指導,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提升復習課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復習課的目標主要有四:首先是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其次是幫助學生整理所學知識,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構建知識體系,做到“豎成線、橫成片”,使學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統地整體理解、掌握相關知識;第三是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是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復習的能力。
抓住一個“點”——知識要點,注意一個“理”——整理知識,重視一個“建”——建構知識,突出一個“練”——練習設計,關注一個“評”——適時評價。
教師在認真把握復習課的功能的基礎上,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目標的達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的全過程,在復習課中力求做到:知識讓學生疏理,規律讓學生尋找,網絡讓學生建構,對錯讓學生判斷,成功讓學生體驗!筆者初步探索出復習課的教學模式:設疑激趣、引導回顧——自主梳理、構建網絡——類化練習、拓展提升——當堂反饋,交流評價。
以六年級數學《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復習課為例,談一談此模式的應用。
師:同學們,你們即將小學畢業了,很多同學想給母校一些禮物,你們都想送些什么?(捐贈圖書、玩具、花種等)如果把這些禮物進行包裝,你們選擇什么形狀的禮品盒?需要計算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復習《立體圖形表面積與體積》的相關知識。
《新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復習的課堂上,同樣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素材作為課堂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本課從為學校送禮物活動,解決禮品盒的包裝問題引入,這一情境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并從中認識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體會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師:這些立體圖形的表面積、體積如何計算?我們可以怎樣整理這些公式?請同學們先自主整理,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整理的結果,最后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介紹本組的最佳整理方案。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互評之后,將本組推薦的整理結果面向全班進行展示。
對于學生自身發展來說,獲得整理知識的能力、形成自主構建的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本環節要求學生自己把有關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公式進行歸納整理,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身經歷自主梳理、建構知識網絡的過程,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獨立思考的空間。然后進行合作學習,在生生之間、組際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動中,學生展示出依據不同標準做成的各具特色的整理圖,實踐證明,學生們想到的遠比我們預料的要細致全面得多,他們有的彩筆繪圖,有的精心制表,有的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的水平并不亞于老師。經過自主整理、智慧碰撞、情感共鳴,學生既構建了新的知識結構,又掌握了一定的整理方法。
1.變式練習
教師拿出一張紙(長6.28 分米,寬3 分米),以長為底面周長圍成一個圓柱。
①這種圍法要用多少紙?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我們遇到過哪些?(通風管、煙囪、壓路機)
②加上一個底,要用多少的紙?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我們遇到過哪些?(無蓋水桶、茶杯)
③加上兩個底,求表面積?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我們遇到過哪些?(汽油桶、茶葉桶)
④如何求它的體積?如果厚度忽略不計,它的容積就是什么?生活中像這樣求體積(或容積)的我們遇到過哪些?(蓄水池、油桶)
⑤求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生活中像這樣求體積的情況我們遇到過哪些?(沙堆、錐形零件)
2.實際運用
師:剛才,大家都展示了要送給學校的禮物,大家想不想把這些禮物包裝起來?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禮品盒(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各種形狀的盒子)請大家先估一估選擇什么形狀的禮品盒比較合適,然后派一名代表領取適合你們的盒子。接下來按照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說一說這幾個步驟在小組內展開活動。
①估一估:選擇 形狀的禮品盒比較合適。
②想一想:觀察盒子,你想解決哪些問題?
③量一量:要求盒子的表面積或體積必須量出盒子的 。
④算一算:盒子的表面積 。
盒子的體積 。
⑤說一說:你的問題解決了嗎?你還有什么想法嗎?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各組匯報,多向評價。
復習課教學的側重點絕非只是整理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停留在“會代入公式算體積、表面積”上,而是著眼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把全部練習素材實際化、生活化,通過“估一估、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說一說”幾個活動環節,鼓勵、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發現數學問題,進而運用估測、測量、計算等方法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數學復習課的課堂既是溫故知新的課堂,又是討論、合作、交流的課堂,還可以是活動的課堂,更是自主的課堂。相信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復習課堂中一定能獲得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