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隆興小學,貴州 遵義 563505)
每節課的導入過程猶如一場盛大的演出一樣,只有將內容通過一定的具備特色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及調動他們的興趣點,使演出所呈現的內容和臺下觀眾的內心和情感產生共鳴。美術課程導入也是一樣的道理。同樣的一節課程,使用單一導入方法或者直接進入正題,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一節課程在還沒有正式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讓學生感到排斥的話,那么這節課多半很難收到預想的成效,這樣的教學氛圍也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情緒,教師在職業生涯體驗中會產生挫敗感,如此長久下去是不利于教育工作和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疑問是思想和思考的開端和開始。從教育的本質上來看,問題的形成和提出能夠推進學習的進程。現在的教學方式特別強調學生要帶著問題去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就是指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能夠觀察到和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者會使人產生疑惑的一些問題。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除了傳授基本的和美術有關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創新力。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就需要學生不斷的進行思考,慢慢的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在課程導入的問題設置方面,問題一定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所謂“針對性”,即質疑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難易適度。質疑過易一目了然,不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反而感到乏味,缺乏興趣;質疑過難,深奧難懂,學生不知如何回答,久而久之,學生產生畏懼心理,也會喪失興趣。問題的設置要與學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難易程度一定要符合他們的智力發育和知識積累情況,力求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是學生必須經過努力才能解決的,這樣的問題設置有利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掌握可遷移的基本概念和具有一般意義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師的質疑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有針對性有計劃的質疑。“啟發性”就是要能夠做到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引導他們發現規律,并幫助其解決問題的目的。只有既適合學生又有意義的問題才能產生有所收獲的研究活動,問題是來源于生活的,又運用于生活中。導入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要具備生活性,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未來應用,而且關系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生活意義和社會意義的理解。
在《漂亮的鐘》這一課的導入設計上,我就運用了設疑導入。在上課開始之前,我并不急于準備出示我的課題,我先問學生們,讓他們猜猜老師這節課要講的東西,隨之我便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則關于生活用品的謎語“沒嘴卻會說,沒腳卻會走,它發出的指令,人人都會遵守。”大家都很積極的進行思考,最終他們猜出了答案“鬧鐘”然后我在黑板上板書“漂亮的鐘”,隨后我又問學生們:“大家都用過鬧鐘,有沒有人知道鐘表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說完之后,學生們紛紛踴躍的表示自己的看法。這種類型的問題很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也并不會有什么難度,學生們一般答對了都會產生自我認同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導入指的是教師在教學課程環節中創設一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的一種課程導入方式,在這種導課方式里,能夠使學生們進行一定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欣賞或者感受這種情境體驗的時候就勢過渡到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之中來。情境導入教學具體指的是教師為學生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如圖片、聲音、實物、影響等,使學生通過情境有聞其聲、見其面、臨其境的直觀感受。這種情境導入法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探究美術作品的愿望、增強對作品的體驗,使教學更有吸引力。教師可以圍繞下列教學策略設置相應的情境導入:
第一:用語言進行描繪而創設的情境;當某種情境出現時,教師伴隨著相應的語言的描繪、或激昂、或低緩、由此來引導學生們的認知活動。,
第二:教室環境所布置出來的情境:用實物等道具來布置教室,創造特定的情境來渲染氛圍。
第三:生活展現情景: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感悟教材所要表達的情感。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承擔起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課程導入的時候營造有趣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聯系問題,探索知識,使他們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過程中,輕松愉快的學習美術知識,鍛煉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的時候最好以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作為導入情境,然后建立美術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導入方式會使學生產生親近感,使他們更愿意去探索和了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美術是一種需要視覺來感受的藝術,更多的需要大家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對所看到的藝術作品進行欣賞。傳統的美術課,教師捧著課本,學生看著黑板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而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的運用更加普遍了,為了滿足學生們對美術的視覺渴求和向往,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圖片和視頻的形式進行導入教學。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導入方式能夠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能夠接收所需的知識。圖片和視頻所呈現的內容都是直觀的,這些內容都涉及到了視覺和聽覺。進行多媒體導入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即學生通過多媒體導入之后所接收并掌握的知識與教師期望值的差距能否有效縮小或超越其上。這取決于教師主導課程的生動性及多媒體課件是否適用于教學對象。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與教學對象“感同身受”才能站在教學對象的立場上考慮采用何種方式能更好地進行信息的傳達。
美術課本來就是一門輕松有趣的課程,如果在導課設計上又能新奇有趣的話,能夠最大程度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和促進學生理解力和感知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