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業亮
(安徽省合肥市頤和佳苑小學青陽路校區,安徽 合肥 230000)
前言: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對教育效果的實現有重要的影響,在班級管理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學生的主動地位越來越突出,教師強調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的主動性,維持課堂紀律,另一方面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班級自主管理的目標。因此,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班級管理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干部進行培養。本文就其具體培養方式展開討論。
在培養學生干部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公平性,首先應該注意對學生干部的選拔是否符合班級規范。教師在確定學生干部之前,必須應該給學生制定選拔學生干部的相關制度,讓學生進行自主推薦,這樣才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選舉環境,對于以后的班級自主管理來說也有著很重要的前提作用。因此,具體到課堂做法中,教師首先給學生說明白選舉制度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在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推薦,從而來選出合適的學生干部。例如,在班級選舉班長時,教師可以規定選舉規則如下: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參加選舉必須進行自我推薦,準備相關的演講稿,最后由同學們根據參加競選者的表現進行投票,如果票數相同,則進行二次投票。在班主任教師制定了選拔規則以后,讓學生們的選舉過程按照規則來執行,最終選出合適的班干部人選。同時,在此過程當中,教師自身也應當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考察,給學生引薦適合的職位,以此來最大程度上實現課堂選舉的有效性,從而為以后班級自主管理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因此,為了落實班級自主管理,第一件事情就是需要班主任完善選拔制度,讓學生公正公開的進行競爭和選舉,奠定班級自主管理基礎。
班主任教師在確定了學生干部人數和具體學生職位以后,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對學生干部的基礎工作任務做出引導和講述。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發展的影響,自身還很難形成良好的約束力,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相應的管理問題,這時候班主任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前提引導,讓學生正確認識班級管理的基本工作,從自身做起,給其余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學習委員的任務是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認真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先對學習委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將學習委員的工作任務講解清楚,以便學生更高效的進行接下來的管理工作。比如,學習委員首先應該保證自身作業的完成度和準確率,給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明確但任班干部的職責所在,另外還需要負責收取班內同學的作業,交給老師進行批改,以及批改完作業之后的分發任務,這些都是由學習委員擔任。除此以外,班主任還應當鼓勵學生干部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工作,認真進行學習,記錄班級的情況,為班級接下來的管理和發展作出積極的管理方式改進,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條件。
隨著現在教學管理模式的更新,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課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班主任繼續運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來進行現代化的班級建設,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凸顯,不利于打造現代化的高效管理課堂。因此,在當下教學背景下,班主任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管理環節中,多多聽取學生的意見,確保每位同學都能提出寶貴的意見,為班級的整體發展水平貢獻力量。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班主任可以先讓學生干部了解和總結學生們想要參加的實踐活動種類,進行相關的統計,最后進行商量,確定活動類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干部對學生的意見進行采納,以此來確保班級學生的共同參與,保證課堂結果研究的全民參與性,有利于強化學生干部的管理信度,學校也能夠服從學生干部的管理。同時,班干部在管理過程中也應當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關的管理工作,不能一味的學習或聽從他人的建議,必須要有管理創新性,能夠突出本班的特點。
學生干部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有些學生不服從班級管理,或者是班干部的管理方式不太合適。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如果學生對班干部的工作不配合,就會很大程度上削弱班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挫傷學生的管理自信,從而導致課堂管理工作不能順利的進行。因此,為了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班主任還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同時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表揚,鼓勵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從管理工作中得到愉悅感,從而更積極的進行班級管理。例如,教師可以一個月開展一次“班級表彰大會”,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干部進行獎勵,比如,一個筆記本,一根鋼筆等,都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為班級管理作出更大的貢獻。與此同時,如果學生干部有做的不對的地方,班主任和學生也應該進行指正,讓學生干部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進行反省,從而更好的投入班級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班級自主管理是促進學生管理能力和班級管理效率的措施之一,為班級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作為教師,需要充分的發揮引導性作用,重視班干部的挑選,強化對基本班級制度的制定,從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干部的管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和提升,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