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芳
(廣東醫科大學,廣東 東莞 523808)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中明確提出,需要進行科學統籌,合理規劃,突出重點,進而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的獲得感。因此在當下,有更強的獲得感,也是對新時期下改革進行驗證的試金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也應當將提升學生的獲得感作為衡量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進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新的接班人。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著實提升學生的獲得感,這是實現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基本初衷。大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中的獲得感會直接影響到課程的開展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做到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同時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高素質的人才也是亟需的狀態,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獲得感的提升也是對思政課程進行改革的基本前提,思想政治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的革新,其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都應當做到與時俱進,結合當前互聯網等現代化技術來實現教育價值。
在新時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課堂中,需要轉變視角、關照學生,對提升大學生的獲得感進行精準對焦,尤其是要關心大學生的地位。摒棄傳統教學存在的諸多缺陷,能夠圍繞學生、服務學生,通過以教育者為主導、以大學生為主體來更好的加強學生的獲得感。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來進行分析,結合其學習特點來進行引導,這樣才能更好的帶領大學生達到心理預期,并且在學習與收獲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主觀體驗。在教育中要充分的尊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也應當結合教育者的教育風格來發揮主導作用。大學生當前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完善的關鍵時期,并且也即將走向社會來提供自己的價值,因此需要有效的加強其認知能力進行,結合其實際情況來滿足符合大學生發展的需求,要摸清楚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科學引導、積極糾錯,進而為其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要想以學生為中心來提升其獲得感,就需要革新教育觀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從理念上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將上述理念落實到方方面面。要通過理念作為提升大學生獲得感的強大動力,教學理念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基本認知,需要將之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層面。教師也應當革新自己的理論知識,比如在業余時間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技術水平,進而為開展更具備活力的思政課堂提供動能。通過不斷強化教師自身的知識水準,并且學習一些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手段來提升課堂的實效性。教師應當明確學生獲得感的基本來源,如短期獲得和長期獲得,上述兩種獲得感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應當從不同的層面來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如短期獲得可以是課堂上的提問、鼓勵等來實現的,長期的獲得就需要通過較為長期的實踐來進行積淀,也是短期積累的結果。因此短期獲得是基礎,長期獲得是最終結果,教師需要辨別二者的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教學風格,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喜好,比如很多學生對一些新聞熱點等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的活躍氛圍,但也應當緊扣課程目標,抓住當代社會中一些具有教育價值的現象,并且將之帶到課堂上來進行講述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互動之后回歸課堂教育主題,讓學生通過生活實際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是確保學生具有較強獲得感的基本前提,教師要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平臺。首先就可以聯動課堂內外,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也應當實現線下教育。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普及到各個方面,因此不能通過封鎖網絡渠道來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是應當正確的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并且使其為思政教育提供動力。很多學生在思政課堂上會玩手機、不聽課,這也是因為教師并沒有正確利用網絡。思政課堂需要有效的轉變觀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對網絡的“堵”變成“疏”。應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在其中引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微課的方式來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受限于課堂。教師可以事先制作教育視頻,將之放到學習平臺上,并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需求自行下載觀看,在學習中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進行學習。
教師應當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具有親和力的氛圍,讓學生愿意聽課、喜歡聽課,在教學中可以一臉嚴肅,也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做學生的朋友,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更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放松,并且通過雙方的心靈溝通也可以拉近彼此距離,給學生一種舒適感、獲得感和親切感。在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時,也應當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讓其能夠有效的融入課堂真正獲得自己所需。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充分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獲得感,。教師要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通話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平臺,以更新的教育觀念、教育視角為契機來增強學生的獲得感,進而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