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摘? ?要:在現代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精準扶貧是國家政府部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具體實施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影響因素,必須對其進行嚴格控制。通過分析產業精準扶貧的作用機理,然后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究相關因素控制策略。
關鍵詞: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績效;扶貧機理
中圖分類號:323.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5-0018-02
引言
在精準扶貧的大環境中,具體實施產業扶貧過程中需要以精準為核心開展具體作業,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進一步明確產業精準扶貧的作用機理,同時確保能夠科學應對可能會對其造成影響的各項因素。為了對其具有更為明確的認知,特此展開本次研究。
一、產業精準扶貧作用機理
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發展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對于扶貧工作而言,經濟增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直接效應,為貧困人群提供創收和就業機會;其二為間接效應,通過增加稅收或進行財產轉移確保群眾受益。基于此,在我國脫貧攻堅道路上,扶貧產業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一項舉措。在具體指定相關制度過程中,需要對其相關政策制度進行科學完善,確保更高程度地滿足各個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精準帶動特定貧困人群。基于此,在產業精準扶貧具體開展過程中,需要對以往地區整體發展戰略存在的偏差進行合理糾正,不僅推動貧困地區的產業化發展,同時,還需要對其產業發展高度重視,確保能夠精準帶動產業發展。
在具體開展產業精準扶貧相關工作過程中,政府基于高校、企業、黨政部門等組織有效整合貧困地區扶貧資源,通過對其進行科學規劃,分別投入勞動、土地、資本、信息技術等要素,確保扶貧產業得到更高程度的發展,同時還需要使其各自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確保扶貧產業發展[1]。在此過程中,通過科學應用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和貧困主體之間進一步形成合作關系,進而對其各方利益目標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扶貧主體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在具體實現產業發展扶貧過程中,政府部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上級政府部門負責調配資源、制定相關政策,而基層政府部門負責相關工作的有效落實;企業需要基于自身管理、市場、資本、技術等優勢有效支撐產業扶貧工作。
二、影響因素應對策略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基礎設施,確保在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能夠有效消除相關硬件障礙。在各個地區具體落實扶貧工作時,要對最后一公里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基于愚公移山精神對貧困地區鄉村水利、能源、通信、交通等方面建設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要強化光纜通信、通村公路、等級公路、高速公路等各項工程,使貧困地區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而確保大大縮短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存在的差距,對群眾生活條件進行更高程度的改善,使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基礎性障礙得以有效消除。對于部分自然條件惡劣的區域,國家政府部門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確保居民實現異地搬遷,并對貧困戶異地搬遷之后的后顧之憂進行有效解決;進行周邊產業的合理安置,確保貧困戶收入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其生活和就業具有更高程度的可持續性。
(二)完善頂層建設制度
在實現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頂層設計的科學完善是其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從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等方面對其制度建設進行科學完善。在政策方面要進一步保障產品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資金方面要合理規劃企業預算,對其涉農資金進行統籌和整合,確保企業資金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在人才和技術方面要科學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確保當地致富能手和企業能夠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建設,在此過程中,還要對現有扶貧產業進行科學完善,確保信貸資金、產業資金發放和政策落實,實現精準到戶;同時,還要進行多元化投資渠道的科學構建,確保扶貧產業有更多的經濟投入,保證產業扶貧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其次,要對風險產業相關法制建設進行科學完善,基于具體生產實踐,將企業建設過程中的獎補政策、資金投入、資金審核、項目選擇和實施等各項典型方式上升至法律層面,并對其進行有效推廣;科學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對扶貧產業進行科學保護,使其得到更高程度的發展;對其各主體進行有效保護,同時還要確保扶貧實現法制化管理。最后,要進行宏觀調控體系的科學構建,政府部門要科學轉變自身職能,確保自身優勢地位的有效發揮,實現服務、監管和宏觀調控等各項職能的有效落實,由企業和市場共同調節企業和市場相關內容,確保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環境。
(三)改進利益聯結機制
在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企業是其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要條件。受到貧困農戶和政府部門固有弱點的影響,具體實施產業經營過程中,如果缺乏企業主體,則無法有序運營。企業在具體參與扶貧產業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雖然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引導貧困農戶脫離貧困,但是在企業具體建設過程中,利潤是其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確保科學構建約束機制有效結合特惠政策和普惠政策,實現差異化扶貧利益共同體政府部門的科學構建,才能進一步實現利益共享,確保企業社會責任的有效落實。在開展具體工作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市場約束機制的科學完善。合作社或企業在具體參與扶貧產業過程中,利用其銷售渠道和資金和技術的優勢吸引貧困農戶參與務工或入股,確保貧困農戶進一步實現增收。企業在具體生產過程中要確保其價格、產品質量和工資水平高度適應市場發展。在年終要進行真實財務報表的合理公布,確保當物價上漲、企業利潤增加時,農戶務工收入和務工分紅也得到適當增加。其次要進行合約約束機制的合理優化。產業精準扶貧在于貧困農戶與企業聯結過程中合約約束的應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合約雖然能夠明確雙方利益,但是同時也可能對農戶利益造成損害,必須對其進行更為深入的細化。例如,當農戶為企業建設提供原材料過程中確定原材料價格和質量時,需要有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科學認定,確保同時得到雙方的認可[2]。政府部門要對其進行嚴格監督,確保企業嚴格基于最低保護價進行農戶產品的收購,同時還要確保高度符合市場行情。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必須對其風險承擔比例進行合理確定,避免造成企業風險轉移,對農戶利益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四)推進農戶自我發展
在進行產業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有效推動農戶自我發展是其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具體落實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要確保能夠實現產業滲透到戶。在此過程中,確保貧困農戶具有更高的自我發展能力是其相關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門在具體進行產業扶貧工作時,強化農戶自我發展能力是其相關工作的重要內容。基于此,企業要定期組織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確保農戶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要在農戶技能培訓合格之后進行資格證書的發放,確保能夠實現脫貧內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實現平臺優勢和企業技能得到更高程度的發揮,確保農戶具有更高的市場意識和專業性。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貧困農戶進行科學有效的風險意識培訓,具體提升農戶風險意識。可以基于政府部門對其進行科學引導,通過政府宣傳實現農戶意識和技能的有效提升,同時還需要基于企業引領全面帶動企業建設,確保農戶具有更高的經營風險意識。
(五)構建風險預警機制
在我國目前產業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各個作用主體的作用要素、動機和過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潛在風險,同時,產業化發展也存在普遍的外在風險,因此,有效落實風險防范是確保順利開展精準扶貧的重要保障。在開展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首先要進行利益分配機制的合理優化,在具體實現扶貧產業發展過程中鼓勵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在具體進行扶貧工作過程中科學構建利益分配機制是其科學發展的前提條件,可以確保不同利益主體能夠共同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實現利益共享,對貧困農戶利益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其次要對其運營約束機制進行合理完善,在扶貧產業具體建設過程中要基于約束機制進行風險防范,明確各個參與主體的義務和責任。同時,還要對企業享受扶貧資金的方向和投入比例進行科學規定,避免損害農戶利益。最后要鼓勵多主體共同參與防范,要在產業扶貧過程中進行經營風險防范意識宣傳教育。政府部門需要對社會力量進行廣泛動員,進行扶貧大格局的科學構建,由個體、自治組織和企業共同形成扶貧合力。與此同時,在具體選擇扶貧產業時,還要對當地農戶因素、特色資源、環境和經濟進行充分考慮,確保貧困農戶能夠主動接受產業項目,以此為基礎科學構建產業扶貧模式。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保證產業精準扶貧工作得到更高程度的發展,大大降低產業經營風險。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頂層建設制度、改進利益連接機制、推動農戶自我發展、構建風險預警機制,確保進行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科學應對可能會對扶貧績效造成影響的各項因素,對其精準扶貧效果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莫光輝,MOGuang-hui.精準扶貧視域下的產業扶貧實踐與路徑優化——精準扶貧績效提升機制系列研究之三[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02-112.
[2]? 郭國旭.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新農村:黑龍江,2017,(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