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胡瑗說過:“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如今的社會競爭背景下,大學生作為指引主導一個國家未來發展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興國立業的重要使命。同時他們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也直接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民辦高校嚴重忽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教育工作,偏離了高校教育中的“行知合一”教學理念,導致很多民辦高校培養出的學生思想政治覺悟較低,實踐參與能力落后。本文以遼寧何氏醫學院民辦本科高校為例,通過校內、校外兩種領域教育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嘗試構建全新的實踐育人體系來提升民辦高校本科生培養質量。
關鍵詞:民辦高校 ? 思想政治教育 ? 實踐育人
古羅馬的政治家、哲學家小塞涅卡說過:“一個人,只有在實踐中運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新時代需要的人才不應該只會“紙上談兵”,更應該具備嫻熟完善的實踐應用能力。民辦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張“理論為王”,主要通過各種書面化的理論內容來教化的學生的思想認知。新形勢下的高校教育旨在培養“理論+實踐”的雙復合型人才,同時民辦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較為年輕和鮮活的力量,學費相對于公辦院校高,分數相對于公辦院校低,學生具有一定的特點,如思維活躍,家庭條件相對優越,沒有吃過苦,比較嬌氣,但是內心單純善良,亟需構建一種有效的育人體系來充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民辦高校以社會責任為導向構建實踐育人體系的理論分析
實踐育人是求真務實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引導大學生自覺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以社會責任為導向的實踐育人體系在高校中的創建,改變了以往高校人才引導教育“單一性”的理論教學模式,注重通過各種具有社會參與性的實踐活動來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及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能力,提升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民辦本科高校在實踐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學校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重視
受到傳統高校知識性人才培養意識的影響,民辦高校多年來一直秉承思想政治理論化教育的模式,將“培養生產建設第一線的專業人才”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甚至不惜花重金從校外邀請一些著名的企業家或者教育家到學校開展對應學科的理論講座活動。但是,大多數的民辦高校不舍得在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上下功夫,甚至有的民辦高校直接省略掉社會實踐的環節。即使出現社會實踐的教學內容,也多與校內的專業課程或者專業技能培訓有關,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機會少之又少。即便有的民辦高校相應國家思想政治育人的教學理念,在校內開展實踐活動課堂學習,也多采用幾百人的大班形式,導致實踐性教學很難付諸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二)缺乏規范平臺,學生責任感缺失
目前很多民辦高校雖然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但是并沒有將思想政治教學作為一項長期發展的工作來抓,很多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都是臨時起意,或者介于某種社會性思想政治活動主題相對而生。民辦高校內部并沒有設定自身嚴格規范的思想政治實踐育人的教學平臺,當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形式等更是缺乏詳細規劃。同時,很多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每到開展之際就受到重重阻礙。很多參與的學生因為沒有學校的嚴格監督和檢測標準,經常在實踐調查或者撰寫報告中草率了事,自主學習的責任感嚴重缺失,很難達到預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三)活動策劃單一,過程流于形式
針對已經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而言,學校的忽視態度導致很多實踐育人的活動策劃過于簡單,而且具體操作過程流于形式。例如很多高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團活動種類不少,但是整體活動策劃依然停留在的學校的單一活動范圍內,參加的學生人數也非常少,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另外,高校關于活動策劃的教師在具體的活動內容設計中,偏重點依然是對口專業的技術性、提升性效果,并沒有很好地將思想政治與專業科目的教學重點歸納在一起設計,導致在實踐教育活動中有關思想政治引導教育的內容少之又少,及時有些教師刻意做了融合設計,也沒有深入開展專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社會責任意識仍然停留在入學階段的水平。
三、民辦高校構建“三位一體”實踐育人體系的創新路徑
(一)開展勞動教育 奠定實踐育人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由此可見,勞動教育也是我國教育方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不僅迎合黨的教育理念,還貼近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幫組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體會實踐育人的重要意義。
2003年遼寧何氏醫學院就開始針對在校生開展勞動課,并于2014年正式在學校的必修課中加入了一門勞動課。學校領導部門秉承“勞動培養獨立精神”的教育宗旨,針對當代大學生缺乏自理能力,過度依賴家人以及生性懶惰等自身思想教育問題,將勞動課納入學校青春必修課的人才培養計劃。并在學校的課程規劃中明確課程的教研人員、設立專職的科目教師,開設對應的課程教學內容等。其中關于勞動教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分別從校園管理、校園美化、校園綠化、安全防護、衛生打掃等幾個方面入手,鼓勵學生自己管理自主實踐。通過勞動教育這種最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導高校學生明白勞動的重要意義,同時與家長達成一致引導學生樹立感恩的思想覺悟。
通過開設勞動教育這門基礎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科目,從小事做起培養有理想、有獨立人格、行知合一的新時代人才。同時,利用各種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勞動內容的實踐參與,提升學生的基本生活動手能力,磨練學生的自我管理意志力,構建初步的以責任為導向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體系。
(二)拓寬校內實踐平臺 激發學生責任意識
人是任何一種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的最終執行者,想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面性成果,只有空洞的理論框架還不夠,學校還需要拓展校內的實踐育人平臺,創設各種校內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鼓勵學生一起參與到實踐教育中來才能激發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才能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
因此,遼寧何氏醫學院在2016年對校內的榮譽體系進行了改革,將勞動課正是納入榮譽體系框架中,鼓勵學生參與到校園的共建共管活動中。比如學校聘用學生擔任助教、助力、學生公寓的管理員、學校衛生的監督員、美化裝飾的工作人員、安全防護的值班人員等。每當學校遇到對應活動的機會,就鼓勵對應的學生組織者和社團人員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中。通過各項具體的勞動實踐內容來提升學生個體的責任意識,比如參加學校的綠化環保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校的責任意識;參加學校的宿舍管理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和物資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敬業意識等。同時,學校還將在勞動課中表現優異的學生納入“共建校園獎學金”的獎勵計劃,通過各種實質性的獎勵行為鼓勵學生參與勞動、熱愛勞動,并在勞動中增強自己的校園主人翁責任感。
(三)豐富校外公益實踐項目 肩負使命踐行社會責任
遼寧何氏醫學院從建校以來,一直堅持組織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2016年開始經常在五一、十一等假日中開設春季和秋季社會實踐項目。同時學校還定期利用周末、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校外公益及社會實踐,比如針對學校的食品衛生和營養學專業,學校組織學校開展“社區義務咨詢”的勞動教育活動,圍繞一些社會人群關心和疑惑的食品問題以及日常飲食營養搭配問題進行免費咨詢,幫助有需求的社會家庭解疑答惑。比如針對學校的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學校可以結合專業特點組織“環保自由行”的勞動宣傳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上街頭、公園等場所,為市民發放環保宣傳手冊等。
通過以上各種校外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學生在接觸社會、體察民生的過程中更深入地堅定自己專業的職業信仰,同時結合親身體驗的社會百態樹立為人民服務、奉獻社會的責任感。從明確獨立人格修養,到學校鞏固訓練,再演變為社會服務能力,構建一體化以責任為導向的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實踐育人體系。
四、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是一張“空頭支票”,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以及國家對綜合性素質人才的需求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實踐育人的教學模式創新是當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尤其是民辦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與職業信仰緊密銜接,努力創設各種提升學生根本思想覺悟的實踐育人策略,引領當地高校人才成長為祖國未來復合型的優秀創造者。
參考文獻:
[1]謝守成,王長華.國際化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杜,2014.
[2]王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談育人機制創新[D].東北師范大學,2016,(06).
(課題名稱:以責任為導向構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體系研究,SDSZ-2018-047;作者簡介:王楊,遼寧何氏醫學院,講師,學士,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