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鳳
摘 要:小學低年級教學當中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這能夠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隨文識字和之前的傳統識字學習之間最大的區別是,隨文識字往往是建立在一種語境當中的,要學生不再是單純地記憶,這樣一來就更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針對如何更好地進行隨文識字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方法探究
小學階段的識字練習的意義是為學生之后的閱讀和寫作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低年級階段,識字是主要的學習任務,學生不光要完成簡單的“字”的學習,還要能夠養成一定的舉一反三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暫,因此單純的識字教學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興趣,隨文識字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
一、使用隨文識字教學方法的優點
(一)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認知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在設置的過程當中已經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能力進行了合理的選擇[1],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課本當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以短句出現的,篇幅也不會過長,再加上大量圖片的配備,很多學生在學習課本的過程當中會很容易產生興趣,教師在隨文識字的教學過程當中利用文章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情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一來有趣的教學會帶動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識字的過程當中形成良好的認知能力。
(二)幫助學生增強字形的記憶能力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學習當中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識字學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夠對所有的漢字進行深刻的記憶[2]。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如果要想長時間進行識字學習是非常困難的,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再加上漢字當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較多,學生很容易混淆,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在實踐當中進行鞏固練習,隨文識字就能很好地達成這樣的效果,教師將這些不同類型的字的用法帶入文章的學習當中去,讓學生在體驗意思的情況下更好地進行學習和拓展,讓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學習觀念,并適當地對個別地生字進行分析,讓學生反復和生字見面,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二、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
(一)利用拼音教學展開生字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常常是從學習拼音開始再漸漸形成對字的認識[3]。小學語文課文在設置的過程當中也注重了應用拼音的重要性,大多數課文都是有拼音注釋的。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學的過程當中即使是看見了不認識的生字也能夠讀出來,并以此來養成學生讀生詞的習慣,幫助他們增強積累并形成記憶。首先,教師在朗讀課文的過程當中,要求學生進行一些跟讀[4],比如說學生在學習古詩《鹿柴》的過程中,“柴”字原本的讀音就在這里發生了變化,從“chɑi”變成了“柴”,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就會對這個字產生錯誤的記憶。因此,教師要在講解這篇課文中反復強調這個字的重要性,利用拼音加深學生記憶。
(二)創設語境,結合課文,理解記憶
學生將生詞障礙清楚以后,教師就應當帶領學生開始對生詞進行更加深刻的學習,因此精讀課文顯得十分重要。精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重點和非重點進行區分,要讓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詳細的學習,非重點只要求識別記憶即可,對于必須掌握的漢字在識別的基礎上還要針對漢字本身進行拓展練習,組詞、造句、拓展練習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學生在學習《風箏》一課時,這里面出現了一組生詞“憧憬”,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這組詞進行練習時,首先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當中憧憬的意思,即“學生對風箏的期待”,讓學生體會這個詞中包含的感情,再為學生創設其他情景進行拓展練習。
(三)從分析字形入手教會學生如何識字
漢字在構造的過程當中常常是講究一定的法度的,他們注重形和意的構造,因此在識字練習的過程當中采用字形分析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比如在《比長短》一文當中涉及的“高”字,學生在記憶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和城門樓進行聯想,這樣有利于記憶。中國字的結構主要分為上中下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等,因此還可以通過分類練習進行識字記憶,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漢字的筆順入手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練習和寫作進行記憶,以達到識字練習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隨文識字作為一種有效的識字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創設的情景當中形成對生字的學習和記憶,并且能夠根據分類形成一定的歸納,提升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讓學生正確地對形近字、同音字等產生正確的認知和區別。孩子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不斷增加自己的生字量,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志.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方法探討[J].祖國,2017(23):192.
[2]黃曉蕓.關于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7(91).
[3]周發群.小學語文低段隨文識字教學研究策略[J].中華少年,2016(26).
[4]肖艷.小學語文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J].科普童話,2017(2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