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潭林
摘 要:從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引導學生主動讀書、營造和諧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將閱讀與生活相結合等方式入手,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時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
一、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都在轉變教學理念,努力開展素質教育,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依舊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學生只是一味緊跟教師的節奏,不利于他們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反而使他們懶于思考。同時,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和時間嚴重匱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過分追求學習成績的提升,會不斷壓縮學生的閱讀時間。即使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閱讀教學,但解讀文章思路等過程完全由教師主導,將固定的答題套路教授給學生,學生只會生搬硬套。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增強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因此,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對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視。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可以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有助于擴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1.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能力,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水平的提升。小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進行系列閱讀活動,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提高閱讀能力。經過長期的閱讀訓練,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與解讀文章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擴充學生的詞匯量,提升閱讀能力。
2.擴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將學生的知識面由書本知識擴充到課外知識,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文學素養。學生不斷進行閱讀活動,會驅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遨游,更新自身的知識系統,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對世界的認識,加深學生對世界的感悟與認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技巧。同時,學生在進行大量閱讀活動的過程中,能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學習作者的創作思路與技巧,進而帶動語文水平的提升。
3.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洞悉作者的創作意圖,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正能量的價值觀,提高道德素養水平。同時,閱讀活動的進行,要求學生對文章的發展脈絡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洞悉作者的創作結構,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要根據閱讀心得和經驗的積累,將創作思路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中,提升語言的表達方式,彰顯作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誘發主動的讀書行為,營造和諧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強調閱讀的接地氣性,拉近閱讀與生活的距離等方面展開探討。
1.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誘發主動的讀書行為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師要誘發學生主動、積極的閱讀行為,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閱讀活動,養成正確的、健康的讀書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選取部分經典的、富有感染力的文章片段與學生一起展開分析和解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疑問和興趣點同教師、同學展開交流互動,提高自身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適度開展閱讀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外書目,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2.營造和諧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設計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提高閱讀教學活動的感染力。比如,開展“讀書角”分享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找尋具有特色的文章和片段,與大家共同分享,在有限的時間內增加課堂容量,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帶動學生文學素養水平的提升。
3.與生活相結合,拉近閱讀與生活的距離
小學語文知識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寓閱讀于生活,拉近閱讀與生活的距離。核心素養基礎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閱讀活動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閱讀素材,豐富學生對文學知識的認知,提高道德修養。比如,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學生分享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描述自身的情緒情感,提高語言表達水平,帶動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N].中國教育報,2015-07.
[2]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