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學章
摘 要:小學階段是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從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教學
很長時間以來,小學生的教育問題都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小學時期的學生,他們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況,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之后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沒有具備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出現更加強烈的依賴性,從而對一些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會主動地解決。這些學生雖然擁有快速記憶能力,不過在長時間的學習中,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成長。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課程的時候,教師應該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一、邏輯思維方式
(一)演繹歸納
演繹和歸納在教學中經常使用,它立足于某個發散點,用演繹的方法對不同的發展規律進行相應的推理,從而對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進行相應的歸納,更好地輔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掌握。小學時期的數學法則、運算定律等教學方法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
(二)分類比較
分類比較的方法往往可以將基礎信息進行整合,根據一定的規律進行相應的劃分,并設置對照和實驗的小組,使用對比的方法來揭示因為某一個因素變化而導致其他因素的變化。在進行小學教學的時候,使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小學生更加理解不同知識點之間存在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三)綜合分析
這種分析方法在學習之前將目標進行相應的整合,對不同的組成部分之間的規律進行相應的研究,從整體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使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就可以將一種類型的具體事情進行相應的組合,認識它們對應的數字,并將它們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用邏輯推理的方法進行認知活動。并且可以加入不同的加減法數學知識,讓學生使用實踐的方法來培養邏輯思維。
(四)概括抽象
使用概括的方法可以對一種類別的事情的本質進行相應的分析,從整體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解決。抽象就是忽略次要的因素,用主要的因素作為目標進行相應的分析,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將這種方法運用在具體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地對相應的規律進行探究,使用邏輯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認知本質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意義
從心理學的研究角度出發,人類的思維方式是很多變的,同時也是不斷進步的。小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快速發展的階段,這也是邏輯思維方式培養的最好的時候。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培養,這不僅僅是一件很核心的教學目標,也是為小學生之后的自主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創新思維的培養應該開始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一種體現方式,持續地進行邏輯思維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創造能力,這就體現了小學教師增強訓練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一個十分值得考慮的問題。
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已經加入了很多增強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新知識學習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已經講解的數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推理,這樣就可以將新知識更好地加入舊的知識體系里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在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也會經常看到一些直觀的教學工具,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
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使用科學的方法,精心地設置相關的課程
想要增強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要選擇科學的數學教學方法,用心地設置每一節課,從而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中來,感受學習的快樂。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之前學習的有關于長方形和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自己總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相關的知識,還可以鞏固之前學習的知識,獲得良好的體驗。
(二)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對學習活動有了興趣,就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數學教學具有嚴謹性和抽象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一次方程的應用”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水果做一些相關的實驗,通過調制相應的果汁給學生講解一些溶劑、溶液以及溶質的知識。教師使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和自己生活的聯系,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確保數學學習的效果。
另外,教師也要迎合小學生的獨特心理,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的時候,教師要更好地使用言語和肢體語言,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使用小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和他們交流,避免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在具體活動中還應該和藹一些,委婉地告訴學生犯的錯誤,不隨便打斷他們,讓他們的個性得到發揮,避免出現緊張的情緒,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科學地進行課程設計
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更好地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根據不同的學生來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地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必要的時候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科學地設置課程,可以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測量”這一部分的時候,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需要學生掌握毫米、分米和米這些單位的概念,再加上學生之前對這一部分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了這一部分的知識,就需要對這一部分進行粗略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理解其他的部分,這樣也就可以增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途徑。
(四)關注問題的引出
很多人都知道,和數學相關的思維都是由一些問題引發的,數學知識的講解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發現問題并思考,從而更好地解決相關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更加關注問題的引出,使用有效的提問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另外,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一些知識點,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提出問題進行歸納和演繹,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地思考,這樣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使其獲得一定的發展。
(五)利用集體的力量展開分組討論
集體擁有很大的力量,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提倡進行團結合作,并且將其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更好地增強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引入問題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每個小組四到六個人比較合適,同時也要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從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最后的結果。在組織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在不斷的交流中,完善學生的思維體系,讓這種相互促進的方式實現良性的循環,保證學生可以用嚴謹的邏輯思維來解決特定的數學問題。
(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是從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個過程。教師要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要圍繞學生進行。真正的教育者往往會把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自己在一旁進行相應的引導,增強學生的邏輯和創新意識。
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都處于課堂的中心位置。為了更好地實現相應的目標,快速地完成課程,教師不停地進行課程的講解,學生心不在焉地聽,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也沒有提問和休息的時間,更不要說組織一些活動了。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思想中,學生雖然可以快速地接觸到一些知識,不過也只是機械的記憶,沒有進行實際的運用,也沒有獲得能力的提升。
如果教師真正地想要進行素質教育,就需要先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多鼓勵學生發言、思考和討論。如果一直是這樣的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也會逐漸地提高,甚至會比原來的教學模式更加有效,同時也不用擔心課程進行速度的問題。教育者一定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只需要將學生的內部思維引出來,不能靠外界的灌輸,否則就違背了小學生的發展規律,也扼殺了他們的創造能力,阻礙了他們的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在中心的位置,給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的探究,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完全參與進來。這樣才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引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在根本上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徐鳳.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初等教育,2017(10).
[2]孫曉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初等教育,2018(2).
[3]周忠海.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初等教育,2013(7).
[4]孫秀.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初等教育,2018(6).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