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游戲教學作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逐漸被引入教學實踐中來。音樂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審美價值、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學科,游戲教學的引入對活躍課堂氛圍、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出發,結合游戲教學特點對其應用策略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游戲教學;教學實踐;小學音樂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7-0089-02
引 言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是在生動、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生成和實現的。音樂課程包含音樂聆聽、音樂表演和音樂創作這三個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教學領域,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課程內容,并從音樂學習特點出發,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以獲得對音樂的親身體驗,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和提高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音樂能力。
游戲教學,簡單地說,就是以游戲為依托設計而成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游戲有著由衷的熱愛,與其禁止課堂游戲,只許學生課后游戲,不如將游戲靈活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來。這不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更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展現音樂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但是一直以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式的選擇相對單一,許多教師為了維持教學秩序,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約束,使學生難以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對此,教師應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理解學生的主體體位,將游戲運用到音樂教學中來,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營造愉悅、生動的環境。
一、根據音樂律動,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游戲氛圍
律動是音樂的節拍,音樂與人體節拍有著天然的聯系,跟隨音樂節奏舞動身體是我們的本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藝術美感和音樂節奏的培養,通過身體律動把握音樂節拍。在這一過程中,游戲教學的設計能夠讓音樂律動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節奏輕快的音樂,組織學生做出拍手、踏步、點步等動作,讓身體的律動與音樂節奏相契合,感知節拍的特點,形成初步的樂感,并完成熱身,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導入教學。
教師也可以引入奧爾夫教學理念,利用游戲引導學生將音樂節奏與身體律動相結合。在《快樂的嚓嚓嚓》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音樂游戲,在所有頓音處讓學生拍手,在兩拍長音處做雙手打開的動作,讓學生“變身”成一個個小音符,再通過動作找到與歌曲中相符合的音符,從而在游戲氛圍中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教學《手拉手,地球村》這首歌曲時,師生不僅可以加入不同節奏型的擊掌,還可以在不同樂段用律動展現不同的情緒變化。律動的加入可以有效加固節奏練習,也便于加深學生對樂曲段落的劃分和情緒的變化。
二、結合音樂知識,設計游戲教學方案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利用游戲為學生營造寓教于樂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音樂知識學習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通常來講,單一、枯燥的講解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對音樂藝術魅力的感知。因此,教師可以采取音樂游戲的方式將音樂知識呈現出來,讓學生在參與游戲、享受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養。
奧爾夫提出,原本的音樂是指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中,把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1]。如在《兩只懶烏鴉》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讓不同的游戲小組成員戴上頭飾,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理解歌曲的節奏,強化音樂的畫面感,提高對音樂知識的掌握以及對音樂情感的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學生營造動態化的游戲氛圍。如《三只小豬》的音樂欣賞課上,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三只小豬的動作:拉小提琴、吹長笛和蓋房子,甚至通過控制拍腿音量來模仿大灰狼走遠了的腳步聲。在技術的引導下,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來,打破反復練習的枯燥感,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三、配合舞蹈教學,拓寬學生的游戲領域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基本特點,將舞蹈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體會音樂的節奏與旋律。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配合舞蹈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質。
《祝你快樂》是一首樂段清晰、節奏鮮明、旋律簡單的音樂作品。它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音樂情感表達,而且適用于舞蹈教學,便于學生拓寬創作空間。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結合舞蹈教學為學生設計音樂游戲,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分樂段創編不同肢體動作,以表現不同樂段的情緒和樂器的音色,設計分段舞蹈,從而在舞蹈與音樂的配合中體驗音樂的樂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樂器,組織各小組間通過簡單的節奏練習展開競爭,激發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并在分段舞中完成音樂學習,提高音樂創作能力。
四、深化游戲內涵,滲透德育理念
應用音樂游戲的主要目的是寓教于樂。這里的“教”不僅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更包括學生的思想情感與道德品質。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人的情感價值塑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應該根據德育培養目標,深化音樂游戲的內涵,讓學生在游戲中不僅享受音樂,更能有所思考,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集體主義精神。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與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增強集體主義精神。
在《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完成教唱之后,還應引導學生思考歌詞的深刻含義,鼓勵學生通過自編動作、歌曲伴奏設計音樂游戲,體會歌曲簡潔、鏗鏘的樂感,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
結 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設計途徑多種多樣。例如,設計音樂律動,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游戲氛圍;結合音樂知識,設計高效的游戲教學方案;配合舞蹈教學,拓寬學生的游戲范圍;深化游戲內涵,滲透德育理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切實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游戲內容與游戲形式,讓游戲不僅能夠承載音樂知識,更能夠滲透德育理念,從而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吳娟.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J].黃河之聲,2018(11):84.
作者簡介:王逸群(1991.5—),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