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活動作為課程游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認知、情感、行為習慣等多面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活動中教師的導引策略至關重要,將直接影響區域活動效果和幼兒發展。本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區域活動中的幼兒行為進行觀察、提供多方面支持并認可幼兒等策略來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生成性導引策略;課程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7-0095-02
引 言
區域活動作為課程游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認知、情感、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發展[1]。如何讓幼兒在區域中得到有效發展,教師的支持、啟發和導引是實現區域活動教育價值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可以幫助教師養成對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學習行為的觀察習慣,探尋豐富有效的導引策略,提升幼兒的學習體驗,促進幼兒在學習探究、同伴互助、社會交往、語言表達、興趣養成、能力拓展等方面的發展。
一、區域活動中教師導引策略存在的問題
為了了解當前我園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生成性導引策略的真實現狀,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進行觀察和調研,發現了許多共性問題。第一,教師在區域活動中不善于觀察和研究。當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出現行為偏差時,教師如果觀察了解不深入,未徹底解決問題,幼兒便得不到有效發展。第二,教師在區域中干預過多或放任不管。一些負責任的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對幼兒活動干預過多,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還有些教師把區域活動當作休息時間,對幼兒活動實施放羊式管理。第三,活動結束后的評價簡單化。教師只關注玩具整理情況,評判過失的行為等,忽視了幼兒需求、發展水平等的自我評價。
二、區域活動中的教師生成性導引策略
1.開展有效觀察,促進幼兒發展
觀察是幫助教師發現幼兒興趣、發展、個性和需求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獲得的信息,可以幫助教師與幼兒建立關系,選擇相關材料和活動,評估班級空間。
(1)觀察區域設置情況。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觀察到有的區域幼兒選擇頻繁,有的區域則無人問津。這時,教師要考慮區域設置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活動材料的數量和難易程度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的區域,幼兒之間容易起沖突,就要考慮活動場地是否狹小、允許進入的人數是否較多、投入的材料是否偏少、幼兒是否按規則進行游戲活動等因素。
(2)觀察幼兒活動狀況。雖說在區域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自主活動,但在整個區域活動中教師是指導者、觀察者、支持者,需要多方位觀察幼兒活動狀況,才能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第一,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如幼兒經常選擇哪些區域、哪些材料,經常在區域中做什么活動。第二,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參與情況。幼兒選擇區域時是果斷還是猶豫不決,是獨立選擇還是盲從別人,或者是需要他人啟發;做出選擇后,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不斷地變換材料或區域。第三,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幼兒在活動區域經常是空閑、旁觀、獨處,還是與人合作;合作時,是指揮他人還是聽從他人指揮;幼兒用什么方式與同伴進行交流;是否與他人發生沖突,用什么方式解決沖突等。第四,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園認知發展水平。幼兒喜歡選擇何種智力材料,難度如何,用哪種方式進行操作,活動結果或作品如何,遇到困難時是如何解決的。第五,通過觀察了解幼兒遵守規則的情況,觀察幼兒是否具有規則意識、任務意識,其自我控制能力如何。
2.運用多種導引策略支持幼兒活動,促進幼兒發展
(1)教師親身介入區域活動,并對幼兒直接施加教育影響。
①行動示范引導或暗示。教師接近被指導幼兒,用該幼兒使用的材料進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動,以通過行動示范引導或暗示幼兒。如在美工區剪紙時,個別幼兒由于沒掌握好剪刀的正確使用方法,未能裁剪成功。這時,教師拿起剪刀形象地示范: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媽媽,中指是姐姐,無名指是弟弟,并編成兒歌:“小剪刀,向前伸,兩個山洞豎起來,上面山洞爸爸鉆,下面山洞姐姐弟弟鉆,小剪刀樂開花?!蓖ㄟ^直接的動作、生動的語言示范,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
②成為游戲伙伴。以活動參與者的身份進入活動情境,通過參與幼兒活動,借助角色互動的機會,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③直接干預。以教師的身份直接干預幼兒的活動。如在照相館,為了爭做攝影師,一名幼兒大打出手,打了另一名幼兒,這時教師便直接介入,引導兩名幼兒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于是兩名幼兒重歸于好。
(2)通過非介入的方式影響幼兒,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規范幼兒的活動行為。
①提供經驗支持。當幼兒由于缺乏相關經驗無法進行某項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獲得相應經驗的機會。如木工區的工具對于幼兒來說非常陌生,教師組織幼兒觀看木工的視頻,讓幼兒了解木工區工具的名稱和使用方法,使幼兒獲得相應的經驗,從而為幼兒在木工區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②提供材料支持。通過投入新材料或對所投放材料的數量、難度等進行調整,實現對幼兒活動的支持。如科發區探索水時,教師一開始就投放了水、吸管、紙讓幼兒探索,觀察中發現幼兒對用吸管在水里吹泡泡非常感興趣。于是在第二次活動中,教師投放了肥皂、洗潔精,讓幼兒進行探索。一次次的新材料投放,使幼兒獲得了制作泡泡的經驗。
③提供時間支持:通過調整、縮短或延長區域活動時間,實現對幼兒活動的支持。
④提供空間支持:通過調整區域的布局、位置、面積、環境等,對區域活動進行支持。
⑤提供同伴支持:通過促成幼兒間的互動達到活動指導的目的。根據維果茨基的觀點,技能比較好的同伴,也能通過示范或口頭指導,幫助其他幼兒成長。
⑥提供心理支持:通過營造安全、積極、輕松的活動氛圍,讓幼兒自主探索和游戲。
⑦提供技能支持:因為對某些操作技能不熟練而影響幼兒的區域活動,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供練習該項技能的機會幫助幼兒克服困難。
3.重視評價的多元化,促進幼兒發展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指導和參與性評價,目的是引起幼兒的共鳴,豐富自我體驗。幼兒在區域中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發表想法時,也應當學著自主評價和自我激勵。因此,教師要給他們營造寬松、自主的氛圍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1)回憶分享。教師利用觀察中拍攝的照片、視頻、作品等引導幼兒清晰、連貫地表達自己在區域活動中的收獲、感受和想法。
(2)集體討論。通過視頻、照片等,組織幼兒針對活動中的突出問題進行討論,尋找解決辦法。
(3)展示成果。展示在美工區、建構區完成的作品,幼兒間相互評價,肯定幼兒的努力,激發幼兒下次活動的興趣和自信心。
(4)鼓勵表揚。對活動中努力表現的幼兒、某方面有進步的幼兒,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講述過程進行鼓勵,激勵幼兒在下次活動中更加努力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兒自我評價或同伴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寬容地面對別人的評價,客觀地評價他人,通過思考他人的評價和建議決定是否接受。
結 語
總之,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智慧的導引策略,以觀察、指導、記錄、交流與聆聽等方式,促進幼兒在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活動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美〕朱莉·布拉德.0~8歲兒童環境創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沈紅(1978.6—),女,蘇州吳江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