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軍 何琴 張宏

摘要 ? ?土壤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彭水縣周家村農田土壤肥力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彭水縣周家村農田土壤以中性土壤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9.6 g/kg,堿解氮含量平均值為103.2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10.1 mg/kg,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92.2 mg/kg,均低于當地平均水平。土壤發育程度淺、土層厚度不足且肥力水平低是制約種植產業規模化生產的主要因素,建議在生產中宜以培肥地力為主;在該村精準脫貧的過程中,不宜過多依賴于傳統種植業,還須進行多產業脫貧的探索。
關鍵詞 ? ?土壤肥力;現狀;精準脫貧;重慶彭水;周家村
中圖分類號 ? ?S15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16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的烏江中下游,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在地質構造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屬于新華夏系第三巨型隆起武陵山褶皺區,境內以“兩山夾一槽”的地貌特征為主[1]。在本研究中,研究區域位于鹿角鎮周家村,該村屬于典型的山區村社,農田主要種植玉米、油菜等作物。此項研究,主要目的是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周家村的土壤肥力水平,以期為尋求產業化農牧業生產的可能性提供數據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樣品來源
供試土壤采自重慶市彭水縣鹿角鎮周家村,按照該村行政規劃,供試樣品涵蓋該村1組至6組農田土壤,共7個土壤樣品。
1.2 ? ?采集方法
在樣品采集過程中,為了解土壤本底情況,以采集人為干擾程度小的原生或坎邊土壤為主,取表層土壤,采集3~5個土壤點樣品混勻后按四分法取約1.0 kg為一個土壤待測樣品,自然風干后制樣。
1.3 ? ?樣品分析
土壤pH值采用土水比為1.0∶2.5的浸提電極法測定;有機質含量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硫酸低鐵滴定法測定;堿解氮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有效磷含量采用鉬藍比色法測定;速效鉀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2]。
2 ? ?結果與分析
風干樣品磨碎,分別過1 mm和0.25 mm尼龍篩后,按照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分析,檢測結果見表1。
2.1 ? ?pH值分析
土壤酸堿性(pH值)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它對土壤養分元素的存在形態和對植物的有效性、對土壤中的生物作用過程都有巨大影響[2]。根據測試結果(表1、表2),供試土壤pH值在6.5~7.3之間,呈中性。
2.2 ? ?有機質含量分析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各種養分元素,特別是氮和磷重要來源。由于具有膠體特征,能吸附較多陽離子,從而使土壤具有保肥性和緩沖性。因此,生產上常把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少作為判斷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3]。根據測試結果(表1、表2),供試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9.6 g/kg,低于全縣平均水平23.2 g/kg;最小值為8.7 g/kg,出現在荒地中;最大值為26.7 g/kg,出現在紅薯地中。
2.3 ? ?堿解氮含量分析
氮素是構成一切生命體的重要元素,在作物生產中,作物對氮的需求量較大[4]。土壤堿解氮含量反映了在一段時間內土壤中能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多少,體現了土壤對作物的氮素供給狀況。根據測試結果(表1、表2),供試土壤堿解氮含量平均值為103.2 mg/kg,低于全縣平均水平127.0 g/kg;最小值為50.7 mg/kg,出現在荒地;最大值為130.0 mg/kg,出現在5組坎邊。
2.4 ? ?有效磷含量分析
磷素在植物的生長活動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植物增強抗性和適應能力有著較大的貢獻[5]。土壤有效磷含量反映了在一段時間內土壤中能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多少,直接體現了土壤對作物的磷素供給狀況。由調查結果(表1、表2)可知,供試土壤有效磷含量3.0~25.7 mg/kg,平均值為10.1 mg/kg,低于全縣平均水平18.0 mg/kg;最小值為3.0 mg/kg,出現在荒地;最大值為25.7 mg/kg,出現在紅薯地。
2.5 ? ?速效鉀含量分析
鉀素在植物生長活動中被看作是“品質元素”,是植物生長的三大要素之一[6-7]。速效鉀反映了土壤對植物的即時供鉀水平。調查結果(表1、表2)顯示,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92.2 mg/kg,低于全縣平均水平94.3 mg/kg;最小值為56.1 mg/kg,出現在山坡;最大值為148.0 mg/kg。
3 ? ?結論與建議
3.1 ? ?結論
(1)該村種植土壤屬于中性土壤,適宜大部分作物的生長,對土壤自身的生長發育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在現場采集樣品時,發現位于山頂的土壤尚處于個體發育階段,即土壤處于從巖石風化產物向當地典型土壤序列的發展階段,屬于幼年土或半發育的土壤;但從有機質指標來看,由于自然生態環境的調節作用,調查土壤有機質含量基本上處于中等含量水平。
(3)土壤氮、磷、鉀素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彭水縣農業土壤平均水平。因在樣品采集時,采集的主要為人為干擾程度小的原生或坎邊土壤,土壤原生條件較差,各樣點有效磷含量差異較大,變異系數高達101%,磷素、鉀素較為缺乏,養分供給水平不足,極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3.2 ? ?建議
從整體來看,該村土壤處于半發育階段,土層淺薄,土壤地力較為貧瘠,在進行傳統種植時需投入較大量的肥料,以獲取作物產量,這將導致種植成本較高,因而不宜進行規模化產業生產。在發展戰略上,應以培肥地力為主,多施用有機肥,促進土壤的發育;在種植作物上,多選用具有改善土壤微環境的豆科植物;在種植方法上,不宜進行連茬種植,宜選擇“輪作+間作套種”的形式進行,這樣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改善土壤生態系統,促進土壤發育,從而達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4 ? ?參考文獻
[1] 謝德體,楊劍虹.重慶農業土壤:下卷[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11:206-240.
[2] 楊劍虹.土壤農化分析與環境監測[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8:26-75.
[3] 黃昌勇.土壤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32.
[4] 陳吉,孫永泉,沈林林,等.耕地土壤肥力質量和施肥對稻麥產量的貢獻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12):68-69.
[5] 李平順.西疇縣耕地土壤肥力探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6(24):57.
[6] 陳海生,蘇光輝,李學軍.云和縣山區農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及改善建議[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8,30(3):55-57.
[7] 賈良良,孫彥銘,劉克桐,等.河北省不同生態區農田土壤肥力現狀及變化特征[J].土壤通報,2018,49(2):3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