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高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學的需要。本文提出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既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并對此提出一系列課堂教學策略,旨在真正推進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改革;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師首先就要轉變觀念,展現課堂教學的主體性,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精心設計內容,促進學生理解和吸收。教師還要在教學中采用一系列靈活的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潛能,用設疑、合作、情境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高中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
一 高中數學教學理念要與現實情況結合起來
新時代新理念,教師的教學理念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數學是一門實踐性、科學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要充分領會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從死板單一的教科書中走出來,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思維,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構建科學的育人體系。首先,教師在改變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要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創新,不要在題海中苦戰。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興趣為動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發現數學的神奇魅力,引發學生不斷探索、深入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改變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知道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平臺,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但是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是主角,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至于方法是否得當,學生能聽懂多少,吸收多少,教師似乎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關注。這種教育模式使得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和心態,學習沒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興趣。新課程改革以來,最大的變化就是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模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重視,得到了體現。教師也逐漸摒棄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始從多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用探究的學習精神參與教學活動。現在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和學生討論,鼓勵學生提問,把學生沒學懂的問題解決在課堂上,而且還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把講與練緊密結合起來,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強化重點、難點,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優化教學過程
首先,教學內容要精練、簡潔,緊緊圍繞知識內容的要求,還要特別突顯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我們知道高中生也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在課堂上學習數學這門抽象、深奧的課程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內容的精練、簡潔,既能讓學生有效掌握,又能節約課堂時間。其次,教學方式要得當,既要突出教學目標,又要結合學生學情,太難太易,或者教學方法單一,目標模糊,都會使學生既沒有學習的熱情,又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影響教學效果。教學語言要簡潔明了,風趣幽默。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既要在教學中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把知識點講清楚、講明白,又要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去質疑,促進學生探究。
(三)設計主題,合作探索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選擇的問題和任務是否具有探究性。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動腦,讓學生依靠團隊的力量,不斷分析和探索數學問題,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教師要注重問題的難度,不可過于簡單,也要符合各個小組的實際能力。比如:在《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圓錐、圓柱、圓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求法,可以運用公式解答相關問題,讓學生熟悉臺體、柱體和椎體之間的轉換關系。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正棱柱、正三棱柱和正三棱臺的側面展開圖,并且,筆者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了這三個圖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圖形構成?表面積要怎樣求?如何將一個三棱柱分割成三個等體積的棱錐?筆者設計的合作任務是以圖形的轉換和公式的探究為主題的。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就能夠獲得抽象概括的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在小組內角色的明確。并且,教師要確定探究的主題,把握好數學問題的難度,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雅男.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24-25.
[2]胡萬民.談加強高中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37+45.
[3]拓盼,高麗.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實踐途徑闡釋[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