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軍平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形式,是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要分清小數與整數、分數的關系,才能夠正確理解小數的本質意義,并且為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小數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做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掌握好小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數教學;方法解析
一、深刻研讀教材,挖掘小數教學的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是在數學教材的基礎上展開的,教材在整個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教師應該根據對教材的深刻研讀,挖掘出教材中的核心素養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樣一來,教師對小學數學小數教學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在進行小數教學前,教師應該充分研讀教材,在對教材進行透徹分析后,可以清晰地發現小數教學中包含了數學推理、數學抽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這四種數學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掌握小數的概念以及將小數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這樣一來,在提高小數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為學生營造合理的數學情境
在新課標要求的背景下,情境教學引入課堂的模式屢見不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數的教學可以借鑒情境教學的方式,降低學生對小數理解的難度。數學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學以致用,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是用具體形象思維思考問題,而小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復雜抽象的,小學生受自身思維所限很難將小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因此,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創設出符合現實生活的情境,讓課堂的情境作為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與小數抽象概念的橋梁,使得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有效提高學生小數學習的效率,同時,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在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將一些好看的筆記本、發卡、汽車模型、水彩筆等學生比較喜歡的學習文具或者是玩具擺在講臺上,并且在每樣物品的下方做好相應的價格標簽,然后讓學生到講臺前挑選自己喜歡的兩樣物品,每樣物品的價格都是小數,只要學生能夠正確計算出兩樣物品相加的總價,就可以將這兩樣物品送給學生。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學生會試著將自己喜歡物品的價格用數學加法的知識串聯起來,由此引出本堂數學課的學習內容——小數加法的計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認識到數學這門抽象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實際應用性,培養學生具備數學抽象思維能力[1]。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及運算能力
判斷與衡量一個學生的思維水平能力高低,可以從數學推理角度來進行觀察,運算能力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必需掌握的關鍵能力之一,是學生日后學習與生活的基礎,小數運算可以說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例如,根據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小數加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兩種思路:一種是可以通過整數加減法來計算,另一種是根據價格中的元、角、分來進行計算。根據教師給出的兩種思路,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后由小組派代表的形式發言展示討論成果,教師要對討論結果優異的小組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討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運算能力[2]。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中小數加法的教學中可以出示課件:小紅買了《自然科學》和《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這兩本書,《自然科學》的價格是4元9角8分,《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的價格是8元2角3分,問這兩本書一共花了小紅多少錢?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討論,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誰能把小組討論的結果跟大家討論一下?學生甲:4元9角8分+8元2角3分=498分+823分=1321分=13.21元;學生乙:4元+8元=12元、9角+2角=1.1元、8分+3分=0.11元。12元+1.1元+0.11元=13.21元;學生丙:4元9角8分+8元2角3分=4.98+8.23=13.21元;教師:這三種方法都能夠算出兩本書一共花費了小紅多少錢,但是你們更喜歡哪一種算法呢?學生:第三種。教師還可以據此引發學生進行小數減法的計算,向學生提問:那么大家在可以算一下,《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比《自然科學》這本書貴多少錢。
參考文獻:
[1]林財發.做整數的建筑師:淺談小學數學中小數的教學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4(16):64.
[2]陳新.滲透數學思想發散數學思維鞏固數學能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小數的意義”課程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6(7):43-4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