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偉
摘 要: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設某種認知情境和情感氛圍,激發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好的情境創設對于激發和促進智力障礙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實踐活動非常有效。
關鍵詞:智力障礙學生;數學課堂;情境創設
情境的創設可以成為培智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讓培智學校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讓智力障礙學生在陶醉中體驗數學邏輯性的知識。
一 激發興趣的故事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節數學了有一個精彩的情境故事作為開始,那一定能一下子就吸引到智力障礙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0的認識》一課時,有同仁用“五只猴子蕩秋千”的情境故事導入。
三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啊唔一口吃掉它。鱷魚高興的游走了。
二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啊唔一口吃掉它。鱷魚高興的游走了。
一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嗷。啊唔一口吃掉了。鱷魚高興的游走了。
沒有小猴蕩秋千......
故事講述過程中配合手指動作,小朋友們非常投入,甚至還會主動扮演其中的一些環節。一個小小的情境故事,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課堂上,復習了3、2、1等數字,最后沒有小猴子了,又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數字0。
二 激勵探索的問題情境
有效的問題情境能促進學生的思考,關鍵要讓學生有探究興趣的問題。
在學習“連加連減”這一內容時,老師講了一個生動又有趣的情境故事,故事中人物形象出自小朋友非常熟識且喜愛的動畫片《熊出沒》。
森林里發生了盜木案,熊大警長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光頭強。熊大問光頭強:5月12日上午你在哪里?光頭強說:我上街買東西去了。你不信嗎?回來的時候我還把我買的5個蘋果分給你吉吉國王1個,貓頭鷹2個,熊二3個。熊大一聽立馬對光頭強說:你撒謊。熊大警長是怎么知道光頭強撒謊的呢?
教師將問題設置有熟悉的故事中,立刻引起了同學們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希望自己和熊大警長一樣聰明,希望自己是破案高手。學生們經過分析討論,探索出多種破案方法:光頭強分給吉吉國王1個蘋果,貓頭鷹2個蘋果、熊二3個蘋果,1+2+3=6個,而光頭強卻說自己有5個蘋果,所以他在說謊;光頭強說他有5個蘋果,分給吉吉國王1個,貓頭鷹2個,5-1-2=2個,只剩下2個了,怎么可能還可以分給熊二3個蘋果呢?所以他在撒謊。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不僅理解并掌握了連加連減的意義、計算方法,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這就是創設這個問題情境的意義所在。
三 激活經驗的生活情境
智力障礙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現有知識泛化困難,原有經驗遷移能力弱。為此,培智學校課堂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活化,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到學為所用的目的。
比如在教授圖形的認識的內容時,專門設計了《圖形王國》的情境內容,在課堂導入環節以學生都喜歡的“饞嘴小豬”來導入,以小游戲“小豬來當導游,參觀教室”的方式,讓學生跟著小豬一起觀察自己天天上課的教室。在游戲中,學生們一個個興奮地找到并說出教室物品的形狀,還互相介紹著自己看到的物品的形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參與,不但認真觀察教室,而且還能說出教室里常見物品的形狀名稱,并爭相說出自己所喜歡的形狀。學生在主動參與中不知不覺的學習、理解了相關的知識,為之后的教學做好了鋪墊,而且他們始終保持了愉悅,很樂意的表現著自己。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培智學校數學課堂中運用情境創設的方法進行教學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有:
1 激發智力障礙學生學習的興趣
智力障礙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除了無意注意外,即使是觀察也是無意觀察為主,所以教師授課時使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讓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與學習材料相聯系,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2 提升智力障礙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智力障礙學生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發現甚至提出數學問題,然后通過解決問題,經歷習得性的“數學化”過程,數學的思維自然會發展。
3 促進智力障礙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情境的創設讓智力障礙學生對枯燥的數學知識有習得感并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應用習得的數學知識,很有實際意義。
情境創設是培智學校數學課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智力障礙學生表現自我、發展自信的最好舞臺。合適的情境活動讓智力障礙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下習得枯燥的數學知識,愉悅、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易增加.給孩子更好的數學課堂.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2]肖非.智力落后兒童心理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3]賁友林.此岸與彼岸2.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