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善于結合體育文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教學實踐中適當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體育技能。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2-0055-02
引 ? ?言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結合體育文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剛開始開展體育教學時,筆者發現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預熱運動的環節,當筆者帶著學生做熱身操時,很多學生有氣無力,還有一些學生看起來是跟著示范的學生一起做熱身操,然而根本沒有全身心地投入鍛煉中,他們一邊機械地做著預備運動,一邊發呆。為了了解學生為什么不喜歡體育鍛煉,筆者主動和他們交流。經過詢問,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非常討厭在預備運動環節做廣播體操,他們覺得廣播體操的音樂很單調,廣播體操的動作很難看。此時筆者意識到了學生不喜歡開展體育運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了解體育文化。
曾有一段時間,學生對詠春拳很感興趣,筆者就引導學生交談關于武術的話題。首先,筆者告訴學生,中國最早出現的武術就是五禽戲、八段錦。以五禽戲為例,這是古人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而開創的一種武術。在得到練武可以強身健體的結論以后,人們開始分析身體血脈的流動,創新了武術,八段錦就是這樣產生的。其次,告訴學生,在歷史中雖然沒有“飛來飛去”的傳說,但是在唐人筆記中卻有練習武術的人力氣大于常人的記載。再次,筆者給學生講述了唐人筆記中《大鐵錐傳》的故事,學生很有興趣。接著,筆者告訴學生,中國的武術至少有以下的效果:讓力氣變大、讓身體變得敏捷、讓身體變得健康。此時學生對習武更感興趣了。最后,筆者告訴學生,體操其實就是武術的簡化版本,如練武的時候,就要求背挺直、手抬起、頭隨著肢體變化……筆者一邊向學生說練習武術的要點,一邊帶著學生做體操。此時學生就開始認真地投入練習中。以后,在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時,筆者都會給學生講相應的文化、典故等,這些文化知識能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學生愿意從文化著手參與體育鍛煉。
二、結合體育游戲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
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重要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國家也對小學生的體育素質提出要求,并提出了相應的測試項目[1]。部分體育教師表示,達標項目是體育訓練的重要項目,如果學生的測試項目達不到標準,就會影響他們的成績,而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會集中訓練學生的體能。然而,教師卻發現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能訓練,很多學生以被動的心態參與訓練,還有些學生在訓練時能躲就躲,有時教師一讓他們參與訓練,他們就裝病請假。如果學生不接受體能訓練,他們又怎么能夠提高身體素質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不喜歡開展體育運動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學生覺得體育鍛煉太枯燥。
為了避免學生產生練習的單調感,筆者采用把體育游戲與體育鍛煉的方法結合起來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鍛煉,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引導學生練習短跑與投擲為例,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遞情報”的游戲,具體內容如下:筆者在操場上設一個起始線,將學生分為數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的第1名學生都要手拿一個沙包向前擲。當第1名學生擲出沙包后,第2名學生要跑到沙包跟前,在撿到沙包的位置繼續向前擲。第2名學生在擲的時候,第3名學生要起跑……依此類推,最先沿著操場投完一圈的隊伍獲勝。在游戲中,每一名小組成員依次當投擲手,完成之后再從頭開始,允許學生在游戲前決定自己組成員出場的順序,但游戲中不得改變小組成員的順序。游戲結束的條件為小組把沙包擲回起始點,這意味著把消息傳到了他們的“整個組織”中,即信息覆蓋了全組織。學生在練習跑與投擲時,并沒有想到筆者會設計這么一個他們從來沒有玩過的游戲,學生表示這個游戲很有趣,他們愿意參與。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只有一次性把沙包投得遠才有優勢,并且撿沙包并投擲的學生要跑得快才能夠盡快結束游戲,于是學生愿意積極訓練投擲與快跑的技巧。此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平時教師是怎么教練習投擲的,學生回憶起投擲的動作為兩腳前后開立,后腳膝關節微屈,前腳腿伸直。前面的手瞄準高度,后面的手舉起……學生為了把沙包投得遠,一次一次練習這樣的動作。在游戲中,學生剛開始撿沙包是短跑,到后來成為中長跑,在游戲中,他們也受到了長跑的訓練。在這次的教學中,學生為了完成游戲、獲得勝利,很積極地參與了訓練,忘記了體能訓練的枯燥。
三、結合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小學體育中,有一些知識較為復雜,如果教師一直給學生講抽象的理論,那么學生可能會聽不懂,繼而不愿意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如果教師只是以引導學生體驗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那么學生可能只能積累學習經驗,而不能把知識上升到宏觀理論的高度。學生不喜歡開展體育運動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學生覺得體育理論知識太復雜[2]。因此,如何給小學生講解復雜的理論知識成為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難題,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可以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
例如,在教學生學習籃球的理論知識時,筆者發現開展籃球教學最大的問題在于籃球的規則很抽象,很難讓學生從宏觀、抽象的角度理解知識;而如果要引導學生一一體驗籃球規則,又會花費太多的時間。為了教會學生快速理解理論知識,筆者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看多媒體課件,理解了什么是半場。當同學理解了什么是半場后,筆者用多媒體課件用籃球滾動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在哪里投球為2分球、在哪里投球為3分球。當學生理解了什么是3分線后,多媒體課件中禁區變成綠色。通過顏色的改變,學生迅速地理解了哪個區域是籃球中的禁區。按照同樣的方式,學生迅速地理解了什么是罰球線、什么是越界等。當學生初步理解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后,多媒體動畫跳出一個小人兒——籃球博士,籃球博士會用“親自示范”的方式讓學生看動畫,使學生理解什么是三步、什么是罰球、什么動作是犯規、什么動作是卡位等。小學生通常喜歡看動畫,他們看到卡通一樣的小人就會對多媒體動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當學生津津有味地看完課件以后,筆者引導學生在球場上進行實踐操作,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結 ? ?語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用體育文化來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使學生愿意了解體育知識;通過體育游戲,鍛煉學生身體;應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展現復雜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攻克學習的難關;應用典型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如何進行團隊合作、如何解決矛盾分歧,從而讓體育課堂成為高效課堂,實現體育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毛東濤.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方式的分析與闡述[J].科普童話,2016(22):85.
房春華.增強學生體能,提高課堂效率——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策略探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2):30.
作者簡介:王曉秋(1976.10—),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鹽城市教學能手,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