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闡述古詩文教學的現狀,針對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特點,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提出了注重創作背景的故事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學習古詩文以及古詩文教學的多元化等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以便同仁們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興趣激發
在大語文背景下,古詩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甚至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全國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推出,大量能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文加入了中小學的課本,這些古詩文的加入,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讓學生從小就能夠受到仁、義、禮、智、信的熏陶。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更學會做人。但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的儲備有限,在教學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實際困難:有些學生覺得古詩文學習很難,不容易理解,漸漸失去興趣;有的學生背古詩文老是背不下來。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是沒有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古詩文教學的現狀
1.古詩文教學的形式單一
有些教師認為,古詩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會讀古詩文,會背古詩文,并且知道這些詩文的意義就行了。于是課堂就變成了標準的“三段式”:第一步,先解決生字,然后讓學生會讀這些詩和古文;第二步,讓學生三遍五遍地去讀,爭取在讀的過程中背下來;第三步,按照教學參考書中給出的標準譯文,一句句讓學生抄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要求在課后背會。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非常死板,核心就一個字:背,久而久之,學生漸漸失去了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
2.古詩文教學的畫面感不強
細細品味這些選入中小學課本的古詩文,你會發現它們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教師不但可以把這些古詩當成詩詞去給學生講解,還可以把它們當成國畫去給學生描繪。而這一點,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從而失去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切入點。
3.古詩文教學的拓展性不強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師在講解一首古詩時,只是照本宣科地介紹作者、寫作背景,然后進入詩歌的講解。這種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詩人的好奇心,讓學生覺得詩人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有一種隔閡感,如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介紹,讓學生能夠走進作者的生活,能夠感受作者創作時的情感體驗,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拓展。
二、激發小學生古詩文學習興趣的方法
1.注重創作背景的故事化教學
小學生都是特別喜歡聽故事的。故事不但有趣,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在給學生介紹古詩文創作背景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教學參考和有關資料上的相關內容再加工,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對作者產生親切感。例如,在介紹李白時,可以這樣介紹:李白,字太白,唐朝詩人。他是我國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但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小時候和同學們一樣,也比較頑皮,他也逃學。當學生聽到李白也逃學時,都睜大了眼睛,充滿了好奇,這時候教師把“鐵杵成針”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聽完不但對李白有了一種親切感,而且明白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與努力分不開的,只有現在不怕吃苦,努力學習,將來才能成長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
2.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學習古詩文
在許多優美的古詩文中,不但有靜態的描寫,還有動態的映射,動靜結合,給人以很強的畫面感。在教學這些古詩文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走進詩歌,全面感受詩歌之美。例如在講解王維的《畫》這首詩時,遠看:讓學生去感受畫作中山川的秀美和絢麗;靜聽:雖然畫作中的水是無聲的,但這恰恰映襯出了水流的壯觀,仿佛讓我們聽到了瀑布從高處落下時的磅礴之聲;花還在: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花海,鼻孔中充盈著陣陣花香;鳥不驚:鳥兒站在枝頭,時動時靜,偶爾發出幾聲優美的鳥鳴……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發揮想象力,去感受詩歌之美。
3.運用多種形式教學古詩文
新課標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只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贈汪倫》是李白一首非常著名的贈別詩,下面以此詩為例,說說多種教學方法在古詩文教學中的應用。(1)故事法。這首詩作于李白游覽了汪倫的家鄉涇州(今安徽省宣城市)之后所寫。相傳汪倫是一個十分狂熱的詩歌迷,他久仰李白的大名,想邀請李白來家鄉做客,但當時李白是名人,怕邀請不來,便開始想辦法,得知李白有幾大愛好:一愛桃花二愛酒,三愛作詩四愛走。汪倫便寫信給李白說,“自己的家鄉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收到信后便欣然前往,在游覽完汪倫的家鄉回程之時,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詩。(2)表演法。可以把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故事編成小話劇,上臺表演,加入現代學生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3)作畫法。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完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之后,可以引導其以此為題材進行書畫創作。通過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和愛好,而且可以把古詩文和其他藝術樣式結合起來,讓古詩文成為藝術品。
綜上所述,只有徹底改變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形式單一,畫面感不強,拓展性不夠的現狀,運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故事化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重感官,通過講故事、表演、作畫等多種形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古詩文,愛上語文,愛上傳統文化,讓他們在學知識的同時,更學會做人。
參考文獻:
張淑蘭.小學古詩文教學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 2019(25).
作者簡介:潘傲寒(1989.7—),女,甘肅岷縣人,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