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
摘 要: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重點學科,這就需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主導,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促使教學有效性持續提升,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應當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基于個性化閱讀,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及學習空間,促使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方式進行閱讀,并在讀中獲得更為豐富的認知及感悟。圍繞高年級語文教學,對如何開展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進行了闡述及分析。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一、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的重要性
首先,在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能力培養提出了高標準要求,這就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個性化閱讀方式,便于學生構建以自我為主體的認知結構,因此,個性化閱讀能夠對學生閱讀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并實現對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在個性化閱讀階段,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并為學生提供培養創造力及展示見解的平臺,鼓勵學生將個性化閱讀中的見解表達出來,最終實現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其次,語文閱讀教學一方面需要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還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其更好地發展,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中更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高標準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階段應當將學生自主性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助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階段,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閱讀所獲得的體驗,這樣才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有重要意義。
二、開展個性化閱讀的積極策略
1.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閱讀氛圍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化,課堂主體由教師逐漸轉變為學生,因此,在閱讀教學階段教師應當以學生興趣點為核心對閱讀內容進行設計,便于展開個性化閱讀,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空間,真正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實際閱讀教學階段,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多樣化選擇,基于此,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及思考,逐步形成對課文的理解及認知。除此之外,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時,教師應當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通過時刻關注學生情況,給予學生適時指導,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閱讀技巧,并在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通過營造活躍的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其閱讀積極性及自主性。
2.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
處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逐漸接觸到了閱讀,并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在閱讀的同時融入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基于此,學生不僅能夠將閱讀及理解有機結合,還能逐步加深對課文的認知,進而提高閱讀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個性化閱讀階段,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分析思路,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層面及角度對課文進行思考,通過全篇通讀課文內容,再逐步細化文中重點段落,逐步掌握課文精髓及重點,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3.結合想象進行閱讀
閱讀及想象本身就存在密切聯系,在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自身想象力融入其中,并結合課文內容將虛擬情境構建出來,將自己的想象與情境合二為一,不斷擴寬學生思維空間,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對作者創作思想及情境進行深刻感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掌握課文內涵,在重點強化感受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評價
在小學六年級進行語文個性化閱讀的階段,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閱讀情況,并給予相對應的評價,給予學生鼓勵及肯定,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實際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豐富評價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評價當中來,學生不僅可以自我評價,還可以相互評價,這樣學生就能及時發現自身在閱讀中存在的不足,并學習到其他同學好的閱讀方法,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明確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學生閱讀能力為基準,給予學生客觀評價及鼓勵,促使全部學生都能在個性化閱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情況,對閱讀方式進行多樣化設計,真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增加學生的閱讀感悟,形成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及認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實現真正的個性化閱讀,就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和體會,讓他們從閱讀中獲得知識,體會到樂趣,促進閱讀教學的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陳峰.培養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11):152-153.
[2]唐瑩.學為中心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3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