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摘 要: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補充部分,是學生鞏固所學、教師檢測反饋教學信息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這樣背誦記憶較多的學科來說,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個性化的作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設計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個性化作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個性化作業;作業設計
傳統的語文作業以抄寫背誦為主,這一現象在語文低段教學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學生的語文作業大多數是抄寫生字詞多少遍。誠然量變會引起一定的質變,但低段的孩子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這一機械的作業形式會讓他們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為此,低段語文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設計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獲得樂趣,提高能力,發展素養。
一、設計趣味化的作業
低段學生對表演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低段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童話故事,故事中個性鮮明的人物、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常常讓學生意猶未盡。教師就可以將語文教學的這一特性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設計表演作業,讓學生在演一演中加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為了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就可以設計表演課本劇的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表演小蝌蚪與鯉魚、烏龜、青蛙的對話。并且要體現出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體型和顏色的變化。這一作業立刻得到學生的熱情擁護,他們積極行動,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協作,有負責道具的、有負責臺詞的,還有負責旁白的。形象逼真的演出再次還原課本情境,我們看到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途中,尾巴逐漸蛻化為前腿和后腿,顏色由黑色變為綠色。通過表演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及含義。這樣的作業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這樣的作業效果是傳統的作業形式所不能比擬的。
再如,在《狐假虎威》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演一演,在表演中體會老虎愚笨、狐貍狡猾的特點,從而真正理解“狐假虎威”這一成語的含義。讓抽象的成語以形象的表情、動作、語言淋漓盡致詮釋出來,使得語文學習變得趣味橫生,妙不可言。
二、設計生活化的作業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語文學習中有很多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設計生活化的作業,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提高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的傳播種子的方法,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到田間地頭觀察這些植物的外形、生長環境等。在廣闊的大自然中,學生發現,蒼耳外面全是堅硬的刺,怪不得課文中談到“蒼耳媽媽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蒲公英的種子像棉絮一樣又輕又飄,風一吹它就飛舞起來,可不就像是降落傘嘛。這樣,學生經過實際考察,切實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不僅如此,學生還發現更多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如柳樹需要風的傳播、葡萄需要動物將葡萄籽吐到地里、蓮蓬的種子是用水流傳播的……并且他們還仿照課本兒歌的形式,將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也編成兒歌。如有的學生這樣寫道:柳樹媽媽更厲害,它給孩子插上翅膀,風一吹,孩子們就隨風而去。學生在這樣的生活化作業練習中,不僅增強了生活意識,還培養了創新意識,有效補充課文內容,鍛煉他們語言運用能力。
三、設計個性化的作業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適合繪畫的學習內容,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契機,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例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黃山奇石特征的理解,教師設計了這樣個性化的作業,在個性化作業本上畫出或寫出黃山奇石的特征。這一開放的作業形式立刻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學生紛紛開動大腦,利用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或在個性化作業本上畫出像仙桃、猴子、金雞樣的石頭,或描繪出簡單的思維導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節假日布置一些個性化的手抄報作業,讓學生將這些個性化的作業貼出來,張揚個性的同時,還豐富學生的視野。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語文作業既要發揮鞏固訓練的作用,又要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和品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設計個性化的作業,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
參考文獻:
[1]魏玲.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8(20).
[2]王寧.讓作業個性飛揚:談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個性化布置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