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帥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四川 廣安 638000)
近幾年,在國家推行“一流專業”建設后,國內高職院校也是努力探尋“一流專業”的建設方法,目前國內部分職業技術學院與英國BTEC(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和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機構順利開展合作項目,已經有部分專業實施雙語教學。
在中國,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部分地采用外語傳授專業課的教學,外語只是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語言和手段,專業課程的學習是第一位,通過雙語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是第二位的。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科的專業知識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存在普遍的問題,英語水平低,害怕用英語交流;畢業生找工作的時候,沒有語言的競爭優勢。故,以化學基礎課程為例,提出在高職院校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探索,以拓展雙語課程設置,改善雙語學習環境,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雙語教育體系。
(一)企業
由于改革開放,當今社會有大量的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在這些企業中主要的工作崗位為技術操作人員,企業對用工人員的需求是盡量掌握英語這種交流工具。運用英語不僅需要與國外的工程師等技術人員進行溝通交流,還需要運用英語進行設備說明書的閱讀,設備運轉的維護等。故,提高畢業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英語專業知識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二)學生
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的興趣、英語水平等進行調研,發現課題組所在院校的化工類專業學生生源大多為高考調劑生,且多數屬于文科學生,他們雖數理化基礎知識較差,對理工科類專業課程的理解能力較差,學習興趣較差,但多數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較好,可自主學習性較差。經過調研分析可以得出,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接受以部分英語授課的形式進行專業課的講解,并且學習興趣較濃厚。部分學生還能夠接受從大一開始就進行雙語式授課。
(三)教師
通過與授課教師的交流發現,在課題組所在院校能進行雙語式教學的教學較少。教師普遍存在兩種現象,一是能教英語的英語教師不懂專業課程知識;二是懂專業課程知識的教師,不能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
(一)教師能力提高
對具有英語基礎素養的專業教師進行英語能力提升。通過觀看英語電影、英語書籍,通過彼此之間的英語溝通提升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使教師具有雙語式教學的基本教學素養。后續通過“雙語教學”的校外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雙語教學”的教學理念,豐富“雙語教學”的教學實施方法。
(二)課程改革初步實施
項目研究過程中以《無機化學》基礎課程為例,進行“雙語式”教學試講,學生參與度較高,積極性較好,且幾堂課下來后,普遍感覺自己的英語水平有所提升,且由于學生在此課程的專注度較高,所花費學習的時間較多,對無機化學的專業課程基礎知識理解也較為扎實。
(一)人才培養方案
可以適當增加英語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中比重,包括《大學英語》及《專業英語》,英語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需要經過長時間使用,創造英語環境,才會有效提高英語交流的水平,并為專業課程的雙語式教學奠定基礎。可采用分層次教學法,通過考核等方式將英語及專業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分在一個班級,進行分層教學,有目的地打造一批高質量人才。
(二)課程設計
采用線上線下教學,線上對課堂上授課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英語單詞、專業知識進行預習,為課上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課后在線上進行課堂知識點復習及鞏固,并通過單元測試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中英文的授課比重,建議教學資源用中文書寫,專業名詞用中英文書寫,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授課過程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采用中英文授課,若學生理解較好后,可采用全程英語授課。
以化工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為例,進行“雙語教學改革”。通過對企業、學生、教師的調研,了解社會企業對現代人才的需求,學生的基本素質及教師的教學能力。經過雙語式教學的初步嘗試,師生對雙語式教學普遍能夠接受,課題可以順利開展。以《無機化學》專業基礎課程為例,不僅將課程整體設計為中英文的雙語教學模式,還將課程設計為以產教融合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