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之下,形成了多元開放包容的思想環境。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全社會范圍內全面抬頭,對當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同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和理論創新, 煥發出活力與生機,實現有效的傳播與轉換,不斷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實和發展訴求。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理論自信 理論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關系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1]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有抬頭的趨勢,憑借著所謂的“反思歷史”的學術名義,主要手法是混淆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象與本質,煽動人們情緒,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力,造成群眾思想上的波動。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本質
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源是唯心史觀,主要手法是混淆歷史的支流與主流、現象與本質。歷史虛無主義所反映的不僅是文化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不僅是對待歷史的態度問題而且是對待現實的態度問題,它已經對我國的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其要害是從根本上去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同時也在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
自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引入到中國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過程的始終。黨的十八大報告當中進一步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眾化的要求,體現了黨和國家不僅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也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與人民群眾的積極互動。
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受到國內外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多元思想文化背景下,多樣社會思潮成為阻礙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因素。而近幾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又在全社會范圍內重新泛起,這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尤為顯著。該思潮從傳播對象、內容以及渠道上極力爭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受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片面的、對抗性解讀,不斷擠占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公共話語空間。
三、在同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從目前來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全社會范圍內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這無形中増加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難度,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進程造成了較大影響。針對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所產生的影響,并結合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重新泛起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原因,在同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為前提增強理論自信
習近平指出,“政權的瓦解通常從思想領域開始,如果思想領域的防線被攻破,其它的防線也最終難以發揮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2]因此,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增強理論自信、尊重歷史是抵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關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引導全黨全國人民深化對于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加深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同時,更重要的是在理論的學習中不斷增強理論自信,提高大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真正在社會大眾中“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有效的抵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錯誤思想觀念侵蝕。
(二)同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關鍵的前提是要講清楚歷史、講明白現實、講透徹理論
馬克思曾強調:“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3]一般來說,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想贏得社會的廣泛認同,通常采用教育宣傳、社會心理影響、公共政策和制度規約影響這四種方式路徑。教育宣傳是一種直接作用路徑,其他三種屬于間接作用路徑。[4]所以,馬克思主義要在現實生活中充分接觸現實問題和時代問題,在解決現實問題、實現發展中不斷實現大眾化。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普及化,關鍵前提是講清楚歷史、講明白現實、講透徹理論,講清楚發展的歷史變化,講清楚前后的比較,講清楚發展道路的選擇和必然性,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抵御外來思潮的挑戰。
(三)注意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國立黨立國的根本的指導思想,之所以能夠指導我們不斷克服發展困難、不斷開辟新路徑取得新進展,很大的原因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非是封閉僵化的教條,而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開放、不斷創新的理論體系。正如鄧小平指出的:“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出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5]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歷史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的新情況與新問題,積極回應包括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內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挑戰,需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不斷賦予理論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唯有做到理論建設的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才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傳播與轉換,才能凸顯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訴求。[6]為新時代實現“四個全面”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掃除思想障礙,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4日。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祁海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及其優化策略》,《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5]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 李萍,譚毅:《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與前瞻》,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簡介:岳志鵬(1991-),男,山東濰坊人,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