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祎 胡 楠 孫小清 陸 闊 鐘振東 張鑫璽 吳雙江 宋鷙昊 秦 哲
(中國民航大學中歐航空工程師學院,天津 300300)
雨課堂是一款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的插件,也就是說只需掌握了PPT和微信的一些使用技巧就可以輕松掌握雨課堂的使用方法。利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建立課程公眾微信號,定時發布課前預習資料,使學生提前了解每一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在課堂進行理論教學時也可以通過雨課堂插件安排相應的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或主觀題等題型實時監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課后教師也可以布置作業或測試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一套完整的課前—課上—課后體系讓教學更加豐富、充實、精彩,雨課堂主要功能如下:
可以將Mooc視頻、網絡視頻、預習資料、教師語音輕松插入PPT,隨時發送到學生的手機端。學生預習進度教師一目了然,重點難點也可以及時反饋。
彈幕、投稿、課堂紅包、隨機點名,還能當堂發送習題檢測學生聽課情況。課堂不再是老師一人的“獨角戲”,人人都能參與進來。
客觀題、投票題、填空題、主觀題,學生可附件作答,拍照上傳,語音回復,滿足不同題型需求。
課前—課上—課后,教學數據一目了然,可以幫助老師根據數據及時了解和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眾所周知,《大學物理》作為理工科院校的基礎學科,課時安排緊湊,上課進度快,再加上物理本身又是一門抽象難懂的學科,快節奏,難理解,使得很多學生很難有效地掌握好課上所學內容,而課后更多的時間都用來復習鞏固課上所學內容,留給課前預習的時間少之又少。所以課前預習這一板塊一直是各大院校物理教學的一片空白,因此,課前預習可以作為改革創新的一個突破點。
一般院校物理采用大課教學,形式為板書或者借助PPT教學。通過調查問卷顯示,一堂課下來學生能接受的知識大概在40%-60%之間。分析原因,一是因為課堂形式單一容易導致走神;二是因為老師教學速度快,學生跟不上,有問題也不敢問,或沒時間問,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教師教學效果差。
快節奏的學習方式下,學生做不到每節課后及時復習,大多是在考試前才會開始復習。
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在每節課前發送課前預習資料、相關慕課視頻、課程重難點以及一些檢測的習題到學生的手機端。整個預習過程大約在5—10分鐘,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預習,以提高課上效率。同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難以理解的地方,這樣老師有針對性的處理課堂教學和重難點把握,使得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
在原有教學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添加一些單選題、多選題和填空題等,在課堂上即時檢測學生是否聽得懂老師所講的知識點。還可以添加課堂紅包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直接點擊“不懂”按鈕,也可以選擇課堂投稿來實時反饋在上課過程中對于講解的疑問,教師可以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講解側重點。這樣的反饋機制激發了學生的聽課興趣,讓課程更有針對性。在習題課上,學生和老師可以直接用附件或者圖片的形式發送家庭作業,上課時省去了抄寫的時間,這樣老師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講解。
學生在上完一節課后肯定會有一些疑慮、困惑和問題,這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重難點,編輯幾道課后習題,學生答題時就可以將自己的問題通過文字、圖片或語音的形式發送給教師。教師也可以根據雨課堂給出的數據來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所有課上使用過雨課堂的PPT和習題一直保留在學生微信里,隨時都可以再次觀看學習。
目前,雨課堂已成功在很多高校的物理課程中應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板書為主,PPT為輔的模式,獲得了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未來,雨課堂的一些問題還亟待解決。比如雨課堂學生端的使用無可避免的給學生提供了玩手機的“機會”;上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卡頓的問題;目前雨課堂不能在MAC端使用……
隨著雨課堂3.0的到來,相信未來雨課堂的課前—課上—課后體系會更加完善,也會被更多院校應用。
雨課堂將手機這一被視為影響學生上課的因素成功轉變為了讓學生聽課效率提高的工具,雨課堂通過多種功能,讓課堂不再變得枯燥無味,讓學生和老師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反饋。通過雨課堂這一平臺,可以真正實現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讓課堂的主體變成學生,而不是老師。解放教師生產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翻轉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