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先
摘 要:近年來我國愈加重視教學效率及素質教育,初中是學生學習歷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教育階段,理應得到更多重視。其中初中語文學科作為中考一大主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更應加大其在初中教育中所占比例。現階段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效率普遍不高,且過分注重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應改良傳統教學策略,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綜合素養
傳統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且其教學成果、培養方向無法適應當今社會需求,因此需要針對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探究較為適宜的多元化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重要價值
多元化教學法即思維、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該方式能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激發學生思維擴散、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初中語文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致普遍不高,因其較小學語文來說少了樂趣,多了難點和枯燥乏味,再加之傳統教育方式的死板、填鴨式,致使學生產生畏難、逃避心理[1]。應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從思維、教學氛圍、教學方式、知識拓展等方面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能極大地提升教學成果、學習興趣,且有助于學生拓展視野、發散思維。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的路徑
1.互動交流,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學生所學所得有限。教學時師生間應多進行交流互動,進行地位互換,由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負責指導、引導工作,則能極大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參與性,有助于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進行《紀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學時,教師應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查找該文相關歷史背景資料的任務,在進行教學時,先選取幾個不愛發言的同學進行誦讀課文,繼而對學生進行提問,問題可以是“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是什么?白求恩的主要貢獻是什么?”等,學生探討之后,教師給出最終答案,繼而提出問題:“你們認為白求恩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要求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答疑。該方法能促進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果[2]。
2.融入多媒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部分初中語文課文稍顯枯燥,學生學習時較為煩悶、乏味,致使其學習效率下降、教師授課積極性及成果也大打折扣。如果教學時從多元化角度出發,引入新媒體,則能有效改善這一問題,例如,講授《觀滄海》一詩時,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可從《三國演義》電影中截取曹操生平的轉折點部分視頻整合到一起,并以PPT的形式編輯曹操生平的重要事件,上課時,先找幾位同學有感情朗讀,繼而播放PPT課件講述曹操生平事跡,之后進行視頻播放,最后再找第一批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并讓同學們點評觀看資料之前和之后,同一批讀課文的同學朗讀情感發生了哪些變化,趁學生興趣熱度未消之時講解本文相關知識點。該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極大擴展學生知識面,并有助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及思考能力。
3.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始終是一大難點,大多數學生都不愛寫作、不知道寫什么、作文內容乏味,但作文卻是中考必考項目之一,且一個人的寫作能力能極大影響其思維能力,二者相輔相成。教師可以基于多元化角度,從兩個層面進行寫作教學,第一是針對寫作課,教師可以提前向學校申請,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附近的敬老院等機構義務勞動,寫作課時要求學生寫所見所聞,并告知學生這些文章會拿過去給老人們讀,激發學生好勝心及愛心,促使其下筆如有神、言之有物;第二是針對日常授課,日常授課時,碰到適宜的課文時,例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一課,教師講完課后,可以讓學生以400字的內容描述自己的朋友,包括其性格、外貌、優點及對朋友的期許等,并進行誦讀交流,交流結束后選取典型,由同學們點評其所寫是否與對方相符。讀寫結合、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能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綜合素養,并且有助于班級同學關系融洽發展,有助于其日后發展[3]。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及社會發展,要求步入社會的學生不僅有應試能力,還要有發散性思維、開拓的視野、扎實的基本功等素養,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具體情況,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效果,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其后期的學習及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素嬌.淺談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法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7(42):49.
[2]陳蘭萍.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研究[J].學苑教育,2018(6):42.
[3]吳火仙.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探討[J].課外語文,2018(3):4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