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摘 要:歷史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讓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社會,甚至世界的發展規律,使他們能夠為社會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對于歷史教學來說,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歷史素養,增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從而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與競爭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有效途徑
歷史素養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內容,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是由歷史本身的人文性和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如何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直接關系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愛國情懷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改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充分彰顯歷史德育的價值。
一、創設情境,發展核心素養
歷史是對過去人物和事情的學習和分析,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拉大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不利于學生正確全面地理解。特別是對高中歷史來說,更強調歷史規律和歷史關系的探究,這就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知識,就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熱情。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情境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通過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歷史情境,增進他們對歷史的親近感,為他們的后續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教學岳麓版高一歷史“鴉片戰爭”一課時,教師就采取情境教學法。在上課初,教師先利用視頻為學生播放影視劇《鴉片戰爭》中“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精彩片段,動感、立體的畫面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根據教學內容教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同學們,關于鴉片你有哪些了解?”這一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刻得到學生熱烈的回應。有的說鴉片是毒品的一種,能摧殘人的身體和意志;還有的說一旦吸食鴉片就會造成家破人亡……學生討論一段時間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講述鴉片的危害、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戰敗的原因、對中國造成的影響等內容。通過情景教學,拉進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把他們拉回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目睹那個危機四伏的年代。強烈的畫面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意識,讓他們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強他們的歷史使
命感。
二、合作探究,培養核心素養
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提高分析和史證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小組合作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一種能夠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完善對知識的認知。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更好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問題的層層剖析,促進問題的解決。
例如,教學高一歷史“太平天國運動”,在學習重難點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么?”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探究。為了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合作積極性,教師要讓小組長為每個成員布置明確的任務。如負責查找太平天國興起的背景和意義、負責收集整理各成員討論的內容、負責匯報展示等。這樣通過合作探究,切實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獨立思考和合作討論中提高分析、探究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三、結合實際,提升核心素養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指導社會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放遠教學目光,注重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內化能力、提升素養,感受歷史學習的應用價值,切實發揮歷史的育人功能,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
例如,教學高一歷史“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學生對“七國之亂”“安史之亂”“陳橋兵變”等歷史事件有所了解,也看過不少明清時期的影視劇,對明清史也有了解,但認識大多停留在感性層面,為了加深學生的認知,拓展他們思維的深度,教師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開展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利弊辯論會,讓學生以史為據,結合實際,運用材料在辯論中闡述對“專制皇權”的看法,培養宏觀分析概括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特點的能力。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增添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高中歷史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完善學生的自我發展,增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
參考文獻:
[1]劉暉龍.例析新課程高考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創新考查:以2017年全國普通高考文科綜合歷史試題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4).
[2]陳志剛.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改革[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9).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歷史教學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與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2018YQJK295)研究論文。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