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本文分析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及問題,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 Unit 1 Cultural relice 為例,從新課導入、課程講授、課后練習三個環節論述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廣大高中英語教師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微課 高中英語 價值 問題 三步式設計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B-0130-02
“互聯網+教育”的新業態為高中英語教學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與新資源。微課(Microlecture)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契合高中英語教學需求,很好地滿足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對“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追求,能夠有效地改進傳統英語教學所依賴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思維,填補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不足的短板。
一、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價值
(一)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推動,社會正逐步邁向一個“微媒體”信息生態,微信、微博、微媒體、微電影……“微”不僅是對信息規模與容量的描述,它也代表了一種文化價值取向,即人們在閱讀、學習、瀏覽等操作中,越來越傾向于“碎片化”的模式—— 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的媒介,以此來滿足對時間和資源的高效率利用。教育也同樣如此,尤其高中英語教學中更為強調教學效率,而微課以短小精悍的視頻形式,在實現英語知識高度“濃縮”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情境,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吸收和內化。
(二)突破傳統教學瓶頸。《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英語課程學習資源”,《標準》肯定了“恰當的數字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對促進高中英語有效學習及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積極作用。客觀上,高中傳統英語課堂為了在有限的時間(45 分鐘內)提升教學效率,“合理手段”就是采取大面積、高密度的知識點傳授,并配合教材練習、課后作業等形式讓學生加強記憶,這是典型的“被動式”學習狀態。
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分析,知識單向度的傳授及大量機械記憶訓練所形成的教育成果,往往都是“臨時性”的,學生雖然在短時間能夠記住,但教學情境一旦切換,不僅原有的知識會迅速淡化,且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會下降,加上所謂的“題海戰術”,容易加劇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厭惡心理,不利于高中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要突破傳統教學下“效率”與“質量”的瓶頸,需要滿足建構主義理論所要求的“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方面要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基于固有知識經驗在信息對稱的“情境”中展開意義建構(即發現知識之間的規律、聯系、性質并實現“內化”)—— 微課的知識點相對集中,突出實用主義特點,目標明確、言簡意賅,且表現形式生動,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質量的同時,也滿足了“興趣”的產生與強化的需要。
(三)適應教育改革創新。“互聯網+”新業態作用于教育領域,基于互聯網技術優勢提供了巨大的創新動能,從這個角度來說,微課實際上是“互聯網+教育”的創新產物,它通過改變教育資源呈現形式、教學方法實施途徑,更好地服務教育事業的發展。
英語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習目標旨在更多地掌握答題技巧,這無疑將英語視為“升學工具”。《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性”,作為一門語言,它在發揮溝通工具價值的同時,還承載著文化底蘊,如果僅僅重視“工具性”而放棄“人文性”,將會嚴重地削弱高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微課的引入,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了解英語文化和歷史,從“被動學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享受英語帶來的樂趣。
二、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不利因素
(一)學生方面的問題分析。《標準》明確了學生為“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但作為“學習者”,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模式是“從已知邁向新知”,這一過程中受到課堂有限空間、時間、資源的嚴格約束,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仍然是相對性的,微課的應用過程中必須遵循“教與學”之間的平等、協調與統一關系。自從17世紀夸美紐斯確立的“班級授課制”實施以來,各國教育專家學者都在“系統教學”方面展開了研究,本文以“迪克—凱瑞系統教學模型”為例,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的“三步式設計”,基于學生方面探索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課前不注重預習。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對于“預習”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其價值簡單地說包括兩點:其一,通過預習得到理解、答案,教師講解時與自身觀點相符則會產生成就感,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其二,預習中出現困惑且自己無法解決,在教師講解時就能夠集中注意力,實現學習的“有的放矢”。通俗地說,預習的價值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但高中階段課業負擔較重、學科種類較多,學生預習時間較少,久而久之預習自覺性變差,導致學習難以快速進入狀態。微課體量較小、引導性強,可以有效地彌補預習不足的缺陷。
第二,課中缺乏情境感。“情境”是建構主義理論的第一要素,尤其對于語言學習—— 英語與漢語一樣,有著廣泛的社會實踐性,也是當今全球范圍內的“通用語言”,教學過程中學生單憑自己的想象、教師的描述,很難形成“情境感”,而語言一旦脫離了實踐環境(即情境),就會淪為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微課在情境創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動畫、影視片段、自制視頻等“視頻形式”,可以通過畫面、音樂等元素快速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
第三,課后鞏固單一化。出于對學生考核的需求,高中英語課后鞏固的實踐方式主要是書面作業,無論是抄寫單詞還是英語作文,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都被極大地限制。以微課形式布置作業,能夠彌補書面作業乏味、單調的缺陷,同時在口語水平上迅速提高。
(二)教師方面的問題分析。教師方面導致的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不良影響因素,包括主觀、客觀兩種類型:其一,在主觀上缺乏對微課的重視,進一步影響了對微課學習和掌握的動機。很多教師認為利用微課教學并不具有實效性,原因在于教師除了正常英語備課、出試卷、上課等工作之外,所剩下的時間、精力很少,無法保障微課的學習、制作;同時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教學形式,涉及很多的變化,例如多媒體設備操作、時間點掌控、師生互動形式等,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傳統教學習慣相抵觸。其二,在客觀方面缺乏必要能力,一些教師雖然能夠進行視頻制作、教學,但實踐、創新能力不強,容易造成與教學目標偏離、教學內容脫節等問題,且內容同質性過強,缺乏實用性。
三、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結合以上分析,要滿足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需要提供一個“師生合作”模式,確保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統一框架之內。據此,本文仍然采用“三步式設計”,基于“課前、課中、課后”的師生互動,探索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并進行實證研究。以下結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e 一課內容展開。
(一)基本情況分析。該單元的核心為“文化遺產”,在英語學科工具性、人文性方面都有強烈的體現。其中,“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為重點語篇,知識重點為掌握 survive/belong/worth 等詞匯,以及 in search of/belong to/worth to do 等句型;讓學生通過閱讀語篇,感悟文化遺產對人類的重要價值,并探討如何去保護已知和未知的人類文化遺產。
根據“課前、課中、課后”的系統設計,首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并在“課前”通過觀看一段微課視頻,快速進入“Cultural relice”的學習主題、體會語篇的中心思想。其次,在“課中”讓學生總結語篇大概含義,挖掘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整篇文章中的關鍵信息。最后,在“課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去講述自己了解的祖國文化遺產。
(二)具體應用策略。根據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鞏固的三個學習步驟,教師可以提供三個微課視頻,分別用于“新課導入”“課程講授”和“課后練習”使用。關于微視頻的制作工具,具有較高視頻制作能力的英語教師可以選擇“會聲會影”“3d Max”等專業軟件;一般水平英語教師建議選擇微軟自帶的 Moviemaker 軟件,該軟件基于時間線操作,可以便捷地導入圖片、視頻片段、音樂、添加文字等,所生成的視頻格式在多媒體設備上具有廣泛的支持性。
第一,新課導入。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 1 至 3 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以“amber room”為背景,在情境創設的同時讓學生反思“為什么說琥珀屋是文化遺產?”以此來明確如何界定“文化遺產”,為課中教學列舉我國文化遺產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案例——“長城、兵馬俑、動車組、天空一號”哪些屬于文化遺產?微課視頻播放完畢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這樣可以更好地對語篇關鍵內容進行整理。
第二,課程講授。結合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的文章內容,最核心的部分是“琥珀屋”被德國納粹分子破壞,這是對人類文化遺產的戕害行為。在對應部分構成了“Cultural relice”主題的核心,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保護人類遺產。在“課中”可以播放微課視頻,例如以我國“火燒圓明園”“炸毀巴米揚大佛”“莫高窟被掠奪”等案例,在這一過程中完成了從“課本”到獨立思考的升華。
第三,課后練習。將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改為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形式,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基于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教師制作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游客破壞文物”微課視頻,讓學生據此寫一篇“如何保護文物”的作文。
綜上所述,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通過對現有課堂教學模式的“系統性設計”加以創新,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對培養高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促進英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雷亞瓊.微課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名師在線,2019(6)
[2]趙 忱.試析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啟示[J].現代交際,2019(2)
[3]鐘振琴.探析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8(24)
[4]朱曉園.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31)
[5]袁婷蓉.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8(10)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