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有蘭
摘 要:在教材改進過程中,課后閱讀內容不斷增多,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開闊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理解、分析、寫作等語文能力。通過探析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的應用方略,以期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綜合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
小學階段,教師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課內閱讀文章的有限性,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其中課后“閱讀鏈接”是幫助教師為學生篩選閱讀內容的重要路徑,它能確保課后閱讀內容與學生理解能力相契合,符合語文閱讀教學要求,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基于此,為助推小學語文育人活動的科學發展,探析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關鍵、難點及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關鍵
1.教材為基。教材通過改革增設若干課后“閱讀鏈接”,可指引教師完成閱讀教學任務,為此教師應有效應用教材,根據教材內容創新閱讀教學方法,達到充分運用課后“閱讀鏈接”的目的。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學生開始接觸小說,教學中教師緊扣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小說的認識,課后“閱讀鏈接”安排了高爾基的小說《童年》內容梗概及一個節選。我在組織學生閱讀《童年》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近阿廖沙,我鼓勵學生搭建“課后閱讀小劇場”,將課后閱讀內容以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賦予課后閱讀趣味性,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使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得以有效應用。
2.學生為主。教師應以學生閱讀需求為導向,引導學生靈活選擇課后“閱讀鏈接”內容,基于鏈接內容為學生自主選擇,相較于教師硬性要求學生閱讀某篇文章,以學生為主導引其自主閱讀,其可以學習并積累更多知識,繼而發揮課后閱讀的教學優勢。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課后的“閱讀鏈接”安排了三篇閱讀文章。教學時,我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篇文章閱讀,然后談自己閱讀后的感受與收獲,收效甚好。
3.能力為核。課后“閱讀鏈接”內容的學習多為學生自主進行,為使學生通過學習課后“閱讀鏈接”提升語文素養,教師需根據學生能力設定富有差異性的閱讀目標。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課后的“閱讀鏈接”,安排了毛澤東的詞《菩薩蠻·大柏地》,針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我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結合背景理解詞的意思,鼓勵學生進行品鑒,提升學生文學修養;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要求背誦,使課后“閱讀鏈接”得以有效應用。
二、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難點
1.教學內容與課外“閱讀鏈接”相互脫離。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亦需通過教學指導予以完成,然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忽視課外“閱讀鏈接”與教學內容融合的必要性。統編版的課后“閱讀鏈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先前教材閱讀資源的不足,使教師能有效地拓展閱讀資源。
2.課外閱讀教學方法欠佳。最佳教學方法應以人為本同時兼具新意,雖然小學語文教師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但未能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收獲,使部分學生迷失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無法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降低課外“閱讀鏈接”應用質量[1]。統編版的課后“閱讀鏈接”讓學生的目標性更明確。
三、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措施
1.將教學內容與課后“閱讀鏈接”關聯在一起。在完成課文內容教學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妥善利用課后“閱讀鏈接”資源,使語文閱讀效果更優。例如,我在進行《好的故事》一課的教學時,由于課文內容比較深奧,學生難以理解。教學時,我在介紹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后,再結合課后“閱讀鏈接”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完成教學任務。
2.發展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體系。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踐行“立德樹人”,明晰課后“閱讀鏈接”對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以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效利用課后“閱讀鏈接”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其次,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閱讀動態,了解課后“閱讀鏈接”應用方法,賦予課后“閱讀鏈接”教學發展性、生本性。最后,教師應科學教研,設立課后“閱讀鏈接”應用原則,懂得課后“閱讀鏈接”資源調配方法,使課后“閱讀鏈接”服務于閱讀教學,優化閱讀教學,為教師踐行“立德樹人”奠定基礎[2]。
綜上所述,為使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得以有效應用,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課后“閱讀鏈接”關聯在一起,發展小學語文課后“閱讀鏈接”應用體系,使課后“閱讀鏈接”應用質量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田秀華.精準解讀助力系統,落實統編版語文要素[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10):78-79.
[2]莫美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課導入方法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4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