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蘇雪誼 黃潔萍



[摘要] 目的 觀察循證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訓練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該院呼吸科住院并接受呼吸功能訓練的60例COPD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對2組患者的呼吸訓練依從性、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等進行比對。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30例患者的呼吸功能訓練依從率(97.67%)高于對照組(7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936,P=0.003),實驗組30例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78.3±6.8)分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00,P=0.548)、實驗組30例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67.82±4.85)% 、FEV1(60.72±5.05)% 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830、17.830,P<0.05)。結論 對于COPD患者,給以循證護理,能提升患者呼吸訓練的依從性,還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該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運用。
[關鍵詞] 循證護理;呼吸功能訓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c)-016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Sixty COPD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and trained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iratory training complianc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plia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97.67%)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76.60%) (χ2=11.936, P=0.003).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3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78.3±6.8)poi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10.300, P=0.548). The lung function FEV1/FVC (67.82±4.85)% and FEV1(60.72±5.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24.830, 17.830, P<0.05). Conclusion For COPD patients,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ir compliance with respiratory training, improve their lu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This nursing model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也叫慢阻肺,目前無論在全球還是在我國范圍內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其主要特征是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為特征,且呈進行性進展,危害極大,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和難點[1]。研究預測表明,由COPD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占比在所有疾病中到2020年將會上升至第3位,就我國目前而言,我國40歲人群中COPD的發病率也已經高達8.2%,COPD危害極大但目前無法治愈,給患者和家屬帶來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伴隨著氣流受限及氣道功能減退,COPD患者的氣道局部炎癥加劇,導致氣道功能逐漸異常,病情不斷加重[2-3]。臨床研究表明,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對COPD病情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4]?,F代醫學的發展促進了循證醫學的不斷發展,循證護理也屬于循證醫學的范疇,護理決策不僅僅來源于臨床經驗,更來源于最新的科研結論,同時結合患者個人特點和要求,最終為患者提供一個科學而全面的護理照顧。即使在臨床經驗落后的邊遠地區,只要醫護人員掌握循證護理的方法,也能為患者提供前沿的,舒適的護理照顧,同時還能增加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5],為了提高COPD患者接受呼吸功能鍛煉治療的依從性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制定了適合COPD患者的循證護理干預措施,方便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2在該院住院的COPD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臨床實踐,取得不錯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的COPD患者。所有患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且對該研究知情同意,同時每位住院期間均接受呼吸功能訓練。有嚴重精神障礙或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或依從性較差的患者排除,有其他嚴重疾病本身可能影響到該研究結論的排除。按照納入條件,最終選擇患者60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性別比例:男18 例,女12例;患者年齡段為54~79歲,平均年齡在(64.5±4.7)歲;COPD病程為7~17年,平均為(13.4±2.7)年;有吸煙史的患者有22例。實驗組性別比例:男17例,女13例;患者的年齡在53~78 歲,平均年齡在(63.5±4.4)歲;COPD病程為7~18年,平均為(14.6±3.1)年;有吸煙史的患者有23例。
所有患者和家屬知情并同意參加該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病程、性別、年齡、吸煙史)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分組及干預
兩組患者均給予COPD患者的常規護理,主要包括(住院常規的基本護理部分以及吸氧、促排痰、用藥、飲食、呼吸訓練指導及心理關懷方面等等的護理),同時實驗組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實施過程總結如下:(1)首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并對組內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知識的宣教,對循證護理只是有充分的了解,方便該研究開展。(2)確定研究題目,通過查閱文獻得知,目前COPD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接受呼吸功能訓練治療的依從性并不理想,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呼吸功能訓練治療依從性的因素作為研究的主要問題,尋找其原因,并總結前人經驗,提出解決辦法。(3)檢索文獻,尋找循證證據:循證護理小組主要檢索了中文數據庫,包括英文數據庫PubMed、Embase、Cochrane圖書館等,中文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檢索時間無限制,檢索詞(中英文)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者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呼吸功能訓練或呼吸功能訓練鍛煉(Respiratory function training)、依從性(Compliance)、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等,通過閱讀最終納入的文獻,總結其中關于呼吸功能練的部分,發現大多數呼吸功能鍛煉患者未能堅持的原因較多,但不外乎以下5個方面:①對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指導不足;②患者自身對呼吸功能鍛煉的認識不足,對其中的獲益知知甚少;③缺乏長期而有效的鍛煉,主要是患者自身毅力不足;④家屬不能積極而有效的配合;⑤老年患者對疾病治愈期望不高,本身依從性較差等[6]。(4)基于以上循證證據,針對不同的患者,結合患者自身情況,總結出最終的護理措施:首先,對每位住院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通過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生活習性,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情況、職業特點等,既往病情以及治療和護理的情況,制定適合該患者的護理措施,評估影響患者依從性的因素。先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取得信任后實施適合該患者的護理措施,落實好每一個細節,對可能影響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因素進行積極的干預,比如對睡眠質量不佳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督促患者戒煙、戒酒等。
1.3? 效果評價
①呼吸訓練依從性:對患者呼吸功能訓練情況進行護理記錄并統計。呼吸訓練依從性判斷: 依從性好即患者能按照訓練計劃獨立堅持進行訓練,被動依從既在護理人員的監督下才能堅持鍛煉不中斷,不依從即醫護人員的監督下仍堅決不完成呼吸訓練;②生活質量的評價標準:采用中文版生活質量量表(SF-36)量表評價每位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7],該版本由36個條目組成,包括患者總體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職能8個維度,分數越高,表明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越好;③肺功能測定:取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為觀測指標。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同一組患者治療前后數據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不同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訓練依從性的比較
實驗組的依從性較好,依從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76.6%),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SF-36)較治療前升高,而試驗組的SF-36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并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FEV1/FVC )的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FEV1/FVC較治療前升高,而試驗組的FEV1/FVC 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并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肺功能(FEV1)的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FEV1較治療前升高,而試驗組的FEV1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并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工業化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環境污染的問題卻日漸加劇,流行病學也顯示COPD患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COPD患者的小氣道的上皮細胞及黏液腺增生,伴纖毛上皮細胞異常,最終導致氣道重塑,隨者病情加劇,后期可逐步出現管腔黏液分泌量增加、杯狀細胞數增多,導致小氣道管壁中結締組織沉積、管腔平滑肌增厚,最終導致官腔纖維化的形成甚至閉塞等,這也是導致患者氣道阻力增加、氣流受限的機制。研究表明,呼吸康復治療是COPD患者治療中的主要措施之,呼吸功能鍛煉是呼吸康復的主要內容,患者通過持續而規律的呼吸功能鍛煉能逐漸改善患者肺通氣的情況,減緩氣流壓力,降低呼吸功耗,提高肺通氣的效率,改善心肺功能,逐漸減輕受損的氣道和炎癥反應,能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減少急性發作的次數[8-9]。長期進行呼吸功能鍛煉還可提高患者機體有氧代謝的能力,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治療的耐心,改善心肺功能,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10]。循證護理的護理決策不僅僅來源于臨床經驗,更來源于最新的科研結論,同時結合患者個人特點和要求,最終為患者提供一個科學而全面的護理照顧。即使在臨床經驗落后的邊遠地區,只要醫護人員掌握循證護理的方法,也能為患者提供前沿的,舒適的護理照顧,同時還能增加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11],是在科學指導下產生的護理實踐方法。研究已經表明,吸煙、環境污染、睡眠不佳、飲酒等均是COPD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2-14],因此,不僅根據每位患者的特點制定了適合本人的循證護理的內容,讓每位患者充分的了解自身和疾病本身的特點,提高患者對自身的認識,提高對疾病恢復的信心,同時針對COPD的危險因素,對每位患者進行積極的指導,必要時停止患者的職業暴露,避免患者再次接觸,引起疾病的加重,同時給予適當的心里疏導,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創造積極的醫患溝通環境。
治療后,觀察組30例患者的呼吸功能訓練依從率(96.67%)高于對照組(76.60%)(χ2=11.936,P=0.003),該研究結果和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類似,劉艷芹[15]觀察組的呼吸功能訓練依從率(98.18%)高于對照組(89.09%),周紅霞等[16]觀察組的呼吸功能訓練依從率(97.92%)高于對照組(72.92%),提示循證護理對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訓練的依從率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在改善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30例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78.3±6.8)分高于對照組數據(t=10.300,P=0.548),該研究結果和李巍[17]、王世愛等[18]的研究結果類似,即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0例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67.82±4.85)% 、FEV1(60.72±5.05)% 高于對照組數據(t=24.830、17.830,P<0.05),與周紅霞等學者的研究結果類似,即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68.9±5.7)%、FEV1(61.5±5.1)%,高于對照組數據(P<0.05),提示循證護理干預對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肺功能方面確實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運用。
該研究結果表明,接受循證護理的患者接受呼吸功能訓練的依從性、肺功能指標改善的程度、生活質量改善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運用,對于提高COPD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對指導臨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 (4):255.
[2]? Kim WJ, Gupta V, Nishimura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ubgroups in 13 Asian cities[J].Int J Tuberc Lung Dis, 2018,22(7): 820-826.
[3]? Kamata S,Fujino N,Yamada M,et al.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P450 mRNAs in type II alveolar cells from subjec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harmacol Res Perspect,2018,6(3):405.
[4 ]? 陳園勝,廖金梅,王黎明. 呼吸功能鍛煉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7,7(9):207.
[5]? 張蘭.循證護理在前列腺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22-23.
[6]? 戴晴霞,趙寶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因素[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6):57.
[7]? 李佳睿,邱輝.路徑式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心理負擔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11):1647-1652.
[8]? 楊紅瓊. 呼吸功能鍛煉聯合氧療對COPD 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15(4):88.
[9]? ?謝玉成.呼吸功能訓練指導在 COPD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1) :1859.
[10]? 趙鵬程,李向欣,董偉.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 緩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60.
[11]? 馮向莉,李家芝,劉艷琴,等.健康教育路徑對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鍛煉效果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 10(17):130-132.
[12]? 羅章英,王艷娜,高志丹.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18,2(6):162-163.
[13]? 方穎,張敏,王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 2017,21(8):2450-2452.
[14]? 黃宇玲.循證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23-24.
[15]? 劉艷芹.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對提高其呼吸訓練依從性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99):19490-19492.
[16]? 周紅霞,邢海花.應用循證護理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訓練依從性的影響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8, 16(18):225-226.
[17]? 李巍.循證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大家健康,2013,7(7):138-139.
[18]? 王世愛,韓娟.循證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3):91-93.
(收稿日期: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