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新鋒
摘 要:小學班主任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任務,在日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以及監督學生開展積極有效學習探索期間,都應該認識到自身的教學指導態度,以及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對學生發展進步的積極影響意義、教師應該探索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有效途徑,以班級實踐活動為基礎,探索提升班級整體學習質量以及建立良好班級分風氣的有效途徑,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進步。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班級管理
教學指導或班級管理活動是一個積極有益的互動交流過程,教師與學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能夠確保良好教學模式的構建,最終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習目標,并與其他同學積極合作交流完成班級管理各項要求。班級管理本身就是一項具備綜合性的實踐工作,班主任教師要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與改進自我,給學生的發展進步奠定基礎條件。
一、現階段小學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由于教師常常會利用學生成績評定學生,在此基礎上建立班級管理的目標,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相對緊張。尤其是新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很難將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進與調整,受到一些先入為主的思想影響,一般兼任任課教師還是會將學生成績情況與班級管理活動聯系起來,由此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就會受到局限。
一般情況下班主任教師會對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關注度高,而一些學生成績較差,在發現教師開展班級管理的“偏心”之后,會對教師有一定的意見,自此后進生遇到問題也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教師與學生良好關系的構建難度較大。還有部分班主任教師日常工作較為繁忙,很難建立良好的課程教學觀念。他們日常專注于教授科目的教學指導工作,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備課與教學工作之中。很難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生存在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問題,班主任教師往往會通過批評教育或通報家長的途徑,讓家長懲罰學生和“警告”學生,小學生的心理相對較為脆弱,導致學生與班主任教師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二、小學班主任教師實現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相關舉措
1.改進班級管理的觀念
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且求知欲、勝負欲較強,很難適應單一的指令管理的方式。不少班主任教師為樹立自己的威嚴,會注重學生對班主任的敬畏心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講解期間,本身因為其身份與教學嚴謹性,就會給學生帶來一種威嚴感,不少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懼怕心理。此時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階段,想要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就會遇到諸多的困難性問題。所以班主任教師在班級管理期間,需要做好學生思想意識的引導,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在課堂上建立一種教師的威嚴形象,而在課下與學生溝通交流,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與教師積極溝通交流的機會,課下與課上都能保持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則各個階段的班級管理就會更為順暢。
2.與學生做好情感關系的建設
師生之間良好情感關系的建立,是確保師生和諧關系建立的基礎。班主任教師在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目標的同時,應該給幫助學生直面在學習與實踐階段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問題。日常與學生積極進行溝通交流,學生能夠反饋學習或生活方面的問題,因為積極的情感溝通交流能夠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啟迪作用。同時班主任教師在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心理訴求的同時,還要有依據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使得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發展需要。良好家庭關系的構建,能夠給學生創造積極有益的成長空間,此時的師生和諧關系能夠被更加有針對性地推進。
3.班主任教師良好形象的構建
班主任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師對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也就是說學生在思想或行為意識方面的問題,需要教師合理進行把控,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的個人良好形象構建,也能給學生起到積極影響作用。日常班級管理階段教師將自己的本職工作落實到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能夠受到老師的鼓舞,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與信任感逐步增強,能夠在確立班級管理工作主體人物的思想意識之下,與其他同學進行積極的交流合作,完成各個階段的班級管理目標。
三、結束語
班主任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能夠在確保班級和諧關系的同時,實現課程教學工作的穩步推進。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教學指導工作思想與基本觀念轉變,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發展進步空間。通過對各類教學活動進行積極有益的組織與引導,讓學生在了解教師威嚴的同時,還能認識教師為確保學生發展進步而做出的努力,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打破,良好的師生關系由此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1]孫瑞英.淺談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都市家教月刊,2013(5):182-183.
[2]王九義.淺談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策略[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2018(12).
[3]周志紅,陳秀珍.淺談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7(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