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章
摘 要:當前,核心素養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十分關注并認真研究的問題。構建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是社會經濟發展、企業、職業院校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對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穩定發展尤為關鍵。本文歸納了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架構,并對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對策進行了探究,以期對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 核心素養 構建
隨著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核心素養問題研究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十分關注的問題。2016年,《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提出了相關研究,隨之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對核心素養問題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在此基礎上,職業教育領域與核心素養結合已是大勢所趨,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對于職業教育學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構建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是職業教育為適應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全面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符合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教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一、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重要意義
1.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社會經濟結構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隨著21世紀經濟迅速發展,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產業結構快速升級,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人才需要的層次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對新世紀的職業人提出了新的更加嚴峻的挑戰。為應對這種挑戰,各國尤為重視加強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個體必備的能力素質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2.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是企業發展的需要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為,21世紀企業的發展更需要高素質人才推動,因此企業員工的綜合素養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很多企業在招聘時更重視從業人員的職業綜合素養,要求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不僅具有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核心素養,例如良好的職業信念、職業態度、職業道德和職業敬業精神等。
3.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是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職業院校既要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也要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滿足社會以及企業各方面的需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驅動力,在其課程體系中需要增加核心素養的有關內容,加強職業教育領域的關鍵能力和品格的培養。全面提高職業學生核心素養,才能獲得企業和社會的認可,提高就業率,讓學校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促進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
4.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是職校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
提倡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重點關注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可以避免傳統職業教育著重培養學生具備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具有的職業技能,從而導致學生片面發展的問題。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長遠發展的素養,提升學生全方位的能力素質,對職業院校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長遠的意義。
二、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框架
歐盟首先提出:“核心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自我,融入社會和勝任工作所必需的關鍵素養,其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的集合,具有可遷移性和多功能性等特征”。
國內學者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相應學段的學習當中慢慢形成的,可以符合個人長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必需的一些品格以及重要的能力。2016年,一篇關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報告提出,我國學生需要重點培養的一些核心素養如下: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當做是主要核心,具體涵蓋三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文化基礎、社會參與以及自主發展,綜合表現為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人文底蘊六大素養。
在研讀相關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是指,為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職業院校學生在職業教育學科體系培養下形成的,具有職業導向的,適合于每個人的長期發展以及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需的一些品格和關鍵能力。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架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職業理想信念素養,第二個方面是職業關鍵能力素養,第三個方面是職業道德人格素養,第四個方面是職業意識素養。具體的框架構成見下表。
三、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對策
1.完善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頂層設計
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加快相關政策制定,完善其整體的頂層設計,然后將以核心素養為主的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目標,對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進行指導,將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指標融入到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中,把培養這種核心素養當作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教學任務來對待。在政府頒布和其發展有關的一些政策的時候,各教育部門以及院校之間都應快速實施,配合政府進行工作的執行。
2.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課程體系
首先,將核心素養指標融入到已有的課程體系中。
在基礎課程方面,側重學生通用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說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等相對比較重要的一些能力。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它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說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邏輯與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德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職業信念、職業態度、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意識等,發揮德育課在職業精神培養方面的關鍵作用。
在專業課程方面,側重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專業課內容的選擇應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重要標準,將核心素養與工作任務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每個工作任務的完成都能培養職業教育學生相應的核心素養,例如實踐操作能力、創新創造能力、愛崗敬業精神、質量效益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培養。
其次,基于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開發新的課程。
根據以核心素養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職業院校可以開發新的核心素養課程,如職業心態、工匠精神等;也可以采取跨學科整合的方式開發有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課程,如整合經濟、營銷和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創業課程等。
總之,職業院校課程體系建設要從人的可持續發展和適應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考慮。課程的內容不僅要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要加強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
3.建立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評價機制
建立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評價機制是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我國職業教育的評價機制的演變過程是從“知識本位”到“技能本位”,再到“能力本位”的過程,并且將“能力本位”錯誤地理解為專業知識加專業技能本位,實踐操作能力本位,只注重培養職校學生從事某一特定行業所需要的能力,而忽視了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迫切需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評價機制也要體現“素質本位”,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具備應有的良好品格和綜合素養,能應對社會不斷發展變化,在職業生涯中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評價機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建立基于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建立基于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標準體系,有助于教師明確培養目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情況能夠及時診斷;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及時了解已經培養了哪些核心素養,哪些核心素養還不足,需要加強學習,是促進職校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依據。
第二,建立基于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評價體系。將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作為職業院校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確立的依據,確定不同課程具有哪些不同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將專業能力與核心素養有機結合,有助于職業教育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
第三,建立基于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體系。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評價過于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建立包含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制度,并將其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素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將現在的教學模式變成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導向,以核心素養培養為評價標準,形成多元綜合的教學評價體系。
四、小結
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培養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有利于職業教育持續穩定發展,有利于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教學改革語境下構建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不僅推動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體系的發展,而且推動了職業教育從“為了生計的教育”走向“終身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王艷輝.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框架建設及培養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19).
[2]林崇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人民教育, 2016(19).
[3]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 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4]方健華.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建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5]辛濤,姜宇,王燁輝.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
(作者單位:北京市城市管理高級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