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不僅要充分關注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還要注意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對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采取何種方式方法引導和幫助小學生深入地參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從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不足入手,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并切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為小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05-02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集中眾智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基于此,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成為當前教師著重考量的方面。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不足
1.小組成員設置不合理,教師對學生了解和關注度不足
小組合作學習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幫助,但不可否認和忽視的是,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不足不僅削弱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而且降低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小組成員設置不合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關注度不夠是重要原因[1]。具體而言,當前教師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甚少,從而影響了教師的小組劃分。因為對各個學生的情況了解不足,教師在劃分小組時,往往帶有極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不能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2.小組成員配合度不足,缺乏集體活動參與感和團結度
小組成員配合度不足、缺乏集體活動的參與感和團結感,也是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不足之一。當前大部分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不足,這就直接導致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度不足,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度不夠,甚至團結度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不僅不利于良好的同學關系的建立,而且對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2]。
二、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和興趣
日本著名教育學家木村久一曾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其強調的就是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對學生提高能力素質的重要意義,這同樣適用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3]。教師要想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更好地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首先就要充分認識到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并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和興趣。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深入?yún)⑴c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開展諸如袋鼠跳、接力跑等的實踐活動,這樣充滿趣味性的活動更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成長特點,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2.合理進行小組劃分,密切小組成員的聯(lián)系與配合
為了更好地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教師勢必要做好小組劃分的工作,從而密切小組成員的聯(lián)系與配合。具體來說,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便對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心理成熟程度等方面有系統(tǒng)的認知和了解,從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小組成員,使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4]。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注意小組成員人數(shù)的安排,例如,“走進敬老院”這一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安排兩名學生為一組;“小學生用眼情況調查”這樣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安排四名學生為一組。當然,在劃分小組成員時,除了要考慮到人數(shù)方面的因素,教師還要注重男女同學的搭配,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3.豐富小學合作實踐活動,提高活動的集體性、探究性、可操作性
豐富小學合作實踐活動,提高活動的集體性、探究性、可操作性也是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重要舉措。小組成員在綜合實踐活動時出現(xiàn)的配合度不足、團結度不夠的情況,與實踐活動的有限性具有密切關系[5]。所謂“熟能生巧”,教師豐富實踐活動,可以使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加深對彼此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實踐活動的增加也有助于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度,這對提升學生合作的實效性大有裨益。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實踐活動的集體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才更有助于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更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4.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測評體系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劃分小組成員是否恰當、實踐活動的安排是否適宜、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配合度如何,這些都會影響小學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6]。因此,教師要想切實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就要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測評機制。測評機制的內容具體包括學生參與程度、活動安排情況、活動完成程度、小組成員活動總結報告等多方面。測評機制的建立可以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而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不足進行有效的指導,這對學生個人素質的提升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增強具有重要的價值。
結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其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更是關系到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尤為關鍵。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提升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但只要教師能夠直面不足,切實做好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合理進行小組劃分,密切小組成員的聯(lián)系與配合;適當增加小學合作實踐活動,提高活動的集體性、探究性、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測評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必定能夠將挑戰(zhàn)轉化為機遇,在提升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獲得更大的進益。
[參考文獻]
張福珠.小學綜合實踐課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才智,2019(26):87.
紀堪.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0-11.
郭守紅.小組合作學習,讓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煥發(fā)光彩[J].中國農村教育,2019(05):84.
馬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小組合作的指導措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5):33.
唐靜.有效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小組合作[J].小學教學研究,2018(03):18-20.
曾慶平.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組建及合作學習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15-16.
作者簡介:惠彤(1990.3—),女,江蘇江陰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