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琳 吳宇欽
摘 要:隨著經濟和金融方面一系列改革的推進,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各金融機構出現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斷增加,以農村信用社最為顯著。論述了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的原因,提出了應對金融風險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原因;應對措施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13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35? ?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我國在各方面都實施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經濟方面有比較大的進步。就農村信用社而言,其內外部工作都有了比較大的進步。據有關機構的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各級別的農村信用社數量與十幾年相比,增加了近13萬家,農村信用社的存款總金額已經超過了20 000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所有金融機構總金額的比重達到了10%。因此,農村信用社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之一,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1]。與此同時,農村信用社在經營管理方面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信貸業務上的不良事件暴露出農村信用社當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與某些商業銀行相比,農村信用社在內部的經營管理、員工素質和貸款風險評估以及預測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農村信用社應在探究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2]。
對農村信用社來說,當前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避免發生金融風險,即使是潛在的風險,也要盡量消除。為此,需要詳細研究和分析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出現的原因,了解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的原因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農村信用社的金融風險,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1? 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的原因
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具體有以下幾點。
1.1? 信息不靈通
對任何一個金融機構而言,如果沒有充分、徹底地掌握信息,那么判斷信息風險時就會出現偏差。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信用社對信息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的信用社直接忽略了貸款業務中必不可少的“三查”工作,沒有嚴格審核貸款者的身份信息,不關注貸款者的誠信記錄,沒有嚴查貸款者的貸款資格,只是注重貸款者是否能夠償還貸款。如果貸款者與貸款機構的負責人相熟,不對其進行審核工作,就直接為其發放貸款,最終可能導致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因此,無論熟人還是新人,為其提供貸款前,都需要對其進行嚴格審查,確保消息的及時性和全面性,規避金融風險[3]。
1.2?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與機制
相較于其他金融機構而言,農村信用社的制度建設還有待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權利分配比較均衡,但農村信用社的權利分布比較集中,決定權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權利制度十分不合理。除此之外,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農村信用社十分注重員工的業務,忽視了對員工進行統一、規范的管理,缺乏對員工的思想管理和約束。同時,由于我國相關法律并不完善,導致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違規行為未能及時得到有效制止。例如江西省黎川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中田信用社原主任黃永生自貸自批,侵吞了巨額貸款,以他人名義填寫貸款手續再自己審批,侵吞了74.92萬元貸款。在當地的信用社,黃永生在貸款業務方面處于領導地位,各項業務都自行決定,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因此,農村信用社需要完善有關的管理制度[4]。
1.3? 信貸員素質不高,觀念不強
根據相關的統計,在我國各地的農村信用社中,很多信貸員都不合格。
一方面,這些信貸員的思想未達到標準,面對各種利益誘惑,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為了一些利益,即使貸款人員不符合貸款條件,也違背相關規定為其提供貸款,導致農村信用社出現了潛在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不達標的情況下,部分人員不思進取,不注重提升思想覺悟,同事犯錯時沒有及時制止,這既是對同事的不負責任,也是對所在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不負責任,這樣的思想觀念是嚴重錯誤的,要及時改正[5]。
1.4? 抵押擔保存在嚴重的法律風險
據了解,目前農村信用社在貸款抵押方面主要涉及貸款者的房產、貴重的固有物品、土地使用權等。在對多家農村信用社貸款抵押物的調查中發展,大約有3/4的信用社抵押物都是房產,這些被抵押的房產中大部分是貸款者的居住房,而不是庫房或者門面房。一方面,在貸款者抵押家庭住房的事項中,我國有關法律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如果貸款者未能及時償還相應的貸款,那么金融機構可以申請法院介入,法院介入后也只能查封貸款人的房產,不能未經貸款人同意就拍賣或者抵押其居住房產,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村信用社的金融風險。很多貸款者如果將自己的居住房產用作貸款抵押,以后可能會利用這一漏洞拒絕償還信用社的貸款。另一方面,法律規定使用權歸屬集體的資產不能用作抵押,但少部分貸款者抵押歸集體所有的土地,一旦折疊貸款者未能及時償還貸款,這樣的貸款抵押就有可能失效,給金融機構帶來損失[6]。
因此,農村信用社在貸款的抵押擔保方面還存在比較嚴重的法律風險,相關機構應給予重視。
2? 農村信用社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
2.1? 建立科學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當前,農村信用社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體系。①建立誠信審查系統,對貸款者的信用進行嚴格審查。②對貸款人的現有資產結構進行分析,了解貸款人的收入來源,從而對貸款者的未來收入進行科學評估,為貸款金額的審批提供參考。③控制貸款者的貸款規模,要根據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金額提供貸款,降低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的可能性。
2.2? 完善信貸監督組織構架與治理機制
(1)在組織構架上,建立省聯社風險管理委員會、分管領導、信貸監管部門各崗位具體操作與管理的省級信貸監管架構和市(州)辦事處(聯社)風險管理委員會分管領導、業務部門各崗位具體操作與管理的市級信貸監管構架;建立各縣級聯社貸款審批委員會、信貸審查專員分管領導、信貸管理部門和客戶部門具體操作與管理的縣級信貸管理構架。農村信用社能否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和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真正成為服務“三農”的地方性金融企業,建立合理、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是關鍵。
(2)完善股權設置。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認股起點,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信用社重組改造,規范入股行為,確保入股資本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3)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重視農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制度的創新,建立切實可行的治理機制,不斷完善農村信用社的內部控制機制,建立獎勵有效、約束嚴格、權責明晰、資產分明的內部控制制度[7]。
2.3? 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目前,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用社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因此要降低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①培養和提高信用社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識,讓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從法律上規范行為,發現同事犯錯時也要及時制止。②培訓和提高信用社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及時清退“渾水摸魚”的人員,確保工作人員有合格的業務能力。③創新管理方式,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相關工作,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④成立紀律嚴明的管理隊伍,嚴厲打擊信用社出現的違規行為[8-9]。
2.4? 建立專門為農民服務的擔保機構,加大支農投放
地方政府應鼓勵農村信用社發展農戶聯保貸款業務,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互助經濟組織籌建信用擔保機構,憑借龍頭企業和農合組織的實力和信譽,為一定區域的農民和專業戶提供貸款擔保,使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互利雙贏[10]。
3? 結束語
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含信息不靈通、管理方式欠缺、信貸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低下以及抵押擔保制度不完善等,需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防止農村信用社出現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張云燕,王磊玲,羅劍朝.縣域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的影響因素[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2):51-57.
[2]黃琦,陶建平,田杰.縣域金融信貸風險的影響因素——基于全國2069個縣(市)的樣本分析[J].金融論壇,2013,18(10):9-15,57.
[3]彭建剛,胡真,劉波.縣域銀行業集中度與農村信用社穩健性關系的實證分析——基于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視角[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4,30(4):20-27.
[4]陳欣燁,修妍.互聯網金融模式服務效果差異性研究——基于共性基礎差異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126-129.
[5]張永杰,陳祥云.農村信用社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困境及突圍路徑研究[J].科技促進發展,2019,15(1):89-95.
[6]戴可嘉.從法人治理結構到法人治理——淺析防范和化解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途徑[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98-99.
[7]曹艷珠.基層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思考探討[J].商訊,2019(9):34-35.
[8]王建國.基層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8(15):3.
[9]曾艷.淺談基層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J].金融經濟,2013(18):196-198.
[10]冉光義.防范化解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思考[J].新疆金融,1999(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