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袁
【關鍵詞】循證護理模式;健康教育;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
骨質疏松性癥(OP)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全身代謝性疾病,好發于老年人,主要因患者自身機能衰退,使骨量減少、骨微結構改變、脆性增加所致,以胸悶、身高短縮、腰腿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使得OP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針對OP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補充鈣劑、維生素、調理飲食等方法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尚無治愈方法。有研究表明,在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健康教育在保證治療效果具有一定必要性。為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我院6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循證護理模式下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我院6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臨床相關檢查均確診為骨質疏松癥,年齡在60歲以上,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伴有影響機體鈣質代謝的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風濕性疾病、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精神病史、無法配合本次研究及失訪者。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齡61~85歲,平均(72.13±3.55)歲,病程0.5~6年,平均(2.78±0.64)年;體質量40~76kg,平均(53.24±3.19)kg。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研究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健康教育,包括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發放骨質疏松基礎知識手冊等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識,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幫助患者制定健康計劃。研究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模式下健康教育,首先向患者講解疾病基礎知識,匯總整理患者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進行文獻資料檢索,尋找循證證據,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及可靠性,找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結合臨床實踐,分析每例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病因、治療習慣等,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處方,建立患者健康教育檔案及教育內容。內容包括心理指導、檢查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體位指導、功能鍛煉指導以及預防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以定期在社區中開展健康教育座談會的形式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識,之后對患者進行為其半年的隨訪,及時指導患者提出的問題及生活習慣,提高其健康行為。采用知識評估量表(OKQ)、自我效能量表(OSS)及健康信念量表(OHBS)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的知識情況。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性顯著。
與教育前相比,教育后兩組患者的知識得分、健康信念得分及自我效能得分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OP是由多種原因所指的骨代謝異常,患者常易出現脊椎壓縮性骨折而導致胸廓畸形,進而出現氣短、胸悶等癥。老年OP患者因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影響骨骼代謝,因此患病后一般無法治愈,只能通過藥物及日常護理來延緩疾病進展。循證護理是近年來新型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核心為“以患者為中心”,以批判性思維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尤其是健康教育作為解決患者健康問題的有效手段,對改善OP患者預后、提高生活質量均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在循證護理模式下根據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文獻資料檢索,查找循證證據,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識,提高其健康行為。結果表明,與教育前相比,教育后兩組患者的知識得分、健康信念得分及自我效能得分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模式下健康教育可有效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識,提高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對改善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