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霞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小兒支氣管哮喘;配合治療的依從性
前言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支氣管哮喘屬于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目伴有可變呼氣氣流受限的異質性疾病。臨床相關研究顯示,4-5歲孩童是小兒支氣管哮喘的高發群體,病發時伴有陣發性咳嗽、喘息等癥狀,除了相應的治療之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亦必不可少。因此,為進一步加快支氣管哮喘患兒的康復速度,本文深入分析了預見性護理對小兒支氣管哮喘治療護理中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1臨床資料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在知情與自愿的前提下從本院兒科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收的眾多支氣管哮喘患兒中隨機選擇68例納為研究樣本,并以每組34例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參照組男患兒有20例,女患兒有14例;最大年齡為10歲,最小年齡為3歲,平均年齡為(6.29±1.13)歲;病程為5~30d,平均病程為(15.39±5.31)d。觀察組男患兒有19例,女患兒有15例;最大年齡為11歲,最小年齡為2歲,平均年齡為(6.28±1.12)歲;病程為6~29d,平均病程為(15.37±5.32)d。兩組患兒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結果顯示為P>0.05,即說明兩組相關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方法給予參照組患兒常規性護理:治療時為患兒選擇舒適體位,并密切觀察患兒治療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以及時做好應對準備;及時為患兒清理口鼻分泌物,囑咐家屬治療后用溫水清洗患兒面部;嚴格控制病房人員出入并嚴禁寵物進入病房,以免引發交叉感染;清除病房內可能引發哮喘的一切過敏原,耐心引導患兒排痰。而后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對觀察組患兒實施預見性護理方案: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由護理小組查閱相關臨床資料并共同探討以往相同病例的護理情況,分析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其他風險因素,并同時總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執行預見性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進一步了解患兒的病情與心理狀態;由于小兒支氣管哮喘容易反復發作,因此護理人員因加大病房巡視力度,一旦發現患兒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若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出現發熱的現象,則應監測其血氧飽和度,以免引發呼吸衰竭;排痰時輕輕叩擊患兒背部,幫助其快速排痰,必要時可遵醫囑對其進行機械排痰。
1.3觀察指標由觀察小組依據患兒護理后各方面的臨床表現客觀評估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非常依從:患兒無哭鬧等負面情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基本依從: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經家屬或護理人員耐心安撫后愿配合治療;不依從:患兒哭鬧不止、完全抗拒治療且家屬與護理人員安撫無效),并同時密切觀察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
1.4統計學分析遵照SPSS20.0統計學軟件的相關操作要求與標準合理錄入兩組研究數據,利用(x±s)表示計數資料,以t進行檢驗,通過卡方值X2對比計量資料,以P<0.05表示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1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參照組患兒護理后配合治療的總依從性76.47%明顯低于觀察組患兒護理后配合治療的總依從性94.12%,且相關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性質(P<0.05)。
2.2不良反應發生率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分別為29.40%(參照組)和8.82%(觀察組),前者大于后者,且相關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在治療過程中采取了為患兒選擇舒適體位、清除病房內的過敏原等一系列常規性護理措施,但難以有效安撫患兒的情緒,同時亦難以有效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因此,部分兒科臨床專家表示,除了上述常規性護理之外,臨床還應對患兒行預見性護理,以在及時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的基礎上明確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與護理風險,并制定出相應的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案,通過安撫患兒情緒、加大病房巡視力度、幫助患兒排痰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患兒在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的相關數據中均優于參照組患兒,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進一步凸顯了預見性護理對優化支氣管哮喘患兒預后效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