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并且已經應用到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面,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便利,但同時由于現有的相關法律規定尚不完善,針對大數據中所包含的個人信息的范圍和對個人信息的處理與保護等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由此反而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本文將從大數據和個人信息的基礎概念與性質出發,分析大數據時代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結合實踐進行探討,得出可行性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 大數據 個人信息 保護措施
作者簡介:魏星語,平潭第一中學。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114
隨著當下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短時間內就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交換,針對特定信息也可以做到快速收集,極大的提高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例如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機軟件,都會收集用戶的年齡、偏好、性別和瀏覽記錄等情況進行記錄,并加以特定性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服務。但這猶如一把雙刃劍,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甚至被不法分子加以商業化和惡意化的利用,侵犯個人的隱私。例如在剛剛購買新房之后,就會收到很多裝修公司和家具廠商的騷擾電話。大數據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浪潮中如何區分出個人信息并對其加以保護,已經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大數據和個人信息概述
從大數據的概念被最初提出,到根據大數據特點的“3V”定義和“4V”定義,時至今日已經發展到了“5V”定義 。大數據是以應用價值高、類型多、速度快和容量大等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經過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的技術,從而生成的具有價值的數據。 由于數據自身所具有的無形性、經濟價值性、人身性和國家主權性等諸多屬性,使其具有與傳統的物權和知識產權之間存在差異,當前還無法很好的用傳統法律規定對其予以規范。目前在針對利用大數據技術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易的過程中,由于尚缺乏具體的法律規制和嚴格的行政監管,使得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來進行交易,損害社會的公共利益。
信息是對于物質存在的顯示,個人信息即是對于個人狀態和行為等一種展示,包括個人的基本信息、行為方式、興趣愛好和社會背景等多方面的內容。個人信息不同于個人隱私,比個人隱私所包含的范圍更加廣泛。個人信息與個人數據實質為一體,個人信息是個人數據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內容,個人數據是個人信息表達的一種載體。 個人信息是特定主體通過特定行為或處于某種特定狀態所產生的,具有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能夠體現出具體個人的人格形象和個人生活,通過一定的商業處理后具有巨大的商業利潤。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人們法律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但在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媒體時代,針對智能電子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多,人們在日常網絡的使用過程中經常會不經意間流露出個人信息,通過大數據的搜集和分析,個人的全部信息幾乎展露無余。雖然各大網絡運營商和服務提供者都會采取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措施,但仍舊經常發生黑客利用漏洞進行攻擊,從而獲取個人信息,更有甚者,服務提供者會直接將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打包出售,賺取高額利潤。而受此困擾的個人卻缺乏有效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利,無法保障自身對于個人信息的支配權,使得自身的人權利益受到侵害,極大的損害了個人的自由和尊嚴,對個人的自治領域產生不良影響。
二、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各種智能產品充滿了人們的生活,在使用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面臨著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加之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對個人的基本信息、財產信息和社會關系等進行多元化和專業化的處理,使得個人信息越來越透明化,降低了個人對于原有的私人自治空間的控制權。
(一) 侵權范圍更廣泛
由于信息網絡技術的擴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和網站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使用各種應用軟件,在我國的幾億網民中,甚至包括剛剛幾歲的小孩和耄耋老人。加之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間性和地域性,所有網絡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和使用,更加大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同時,針對網絡服務的提供者,并沒有十分明確具體的泄露個人信息處罰措施,所有用戶如果需要使用服務就必須要接受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隱私同意格式條款,授予其使用個人信息的權利。除此之外,針對提供個人信息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服務者,尚缺乏明確的準入標準和資格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自行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和分析數據,甚至將數據和結果在私下進行交易。由此使得受到個人信息侵權的受害者越來越多,跨越了地域性不同程度的受到侵害。
(二) 個人信息的不正當使用
目前針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所收集的個人信息,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收集規范,網絡服務提供者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進行收集個人的全部信息,在收集之后進行一定的去除個人敏感信息,但針對去除個人敏感信息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往往還是可以根據去除后的信息對應到特定的個人。
同時,在網絡服務者收集信息后,可以自由的針對個人信息進行交易,目前針對交易對象和交易后的個人信息用途都還缺乏具體的法律規范。雖然在《侵權責任法》、《刑法》和《網絡安全法》都有所體現,但仍舊存在規定不具體、涵蓋問題不全面和可操作性差等問題。
從國家公權力使用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公權力對私權利干預的界限問題。在美國,洛杉磯警察局會和加利福尼亞大學進行合作,共同利用大數據來收集個人信息,從而達到對于犯罪進行預測的目的。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國家權力是否可以對個人自治領域進行監視,國家是否應當首先尊重個人對于其個人信息的權利。國家的秩序的確很重要,但是個人的自由和人格尊嚴更重要,不能為了國家秩序價值而無限制的侵犯個人自由價值。
從商業利用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商家收集個人信息,并將個人信息出售進行盈利的現象。淘寶、亞馬遜、微博和網易等眾多網站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站獲取人們日常瀏覽的信息和習慣、了解人們的關系網絡等,將眾多的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如果商家通過分析結果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在用戶事先授權的情況下尚可接受,如果商家未經授權,那么就會侵犯個人信息。同時,針對這些個人信息,在未經用戶允許情況下,是不允許商家有償或無償提供給第三者的,但是有些商家會為了高額的利益,而出售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和分析數據。
從平等的角度來看,針對個人信息的泄露還會產生歧視的現象,包括對于種族、個人健康、家庭情況和社交情況等多個方面的歧視,極易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和引發社會矛盾。除此之外,還可能導致不法分子利用這些個人信息,對個人做一些誤導性的宣傳和引領,幫助不法分子進行詐騙行為,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加大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和后果
由于大數據時代眾多的個人信息都以數據形式儲存在網絡中,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現有的加密方式一定會被時代所破譯,黑客可以在網絡中獲取得到個人信息。并且由于個人信息的商業價值正在逐步體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人會為了利益而去侵犯別人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收集和使用。
除此之外,針對數據的處理方式正在呈現出多樣化的方式,如果個人信息被固定化,那么個人今后所有的信息都將被持續的跟蹤收集和使用。
三、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完善建議
(一)加快制定和完善專門法律法規
針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亟待一部系統完善的專門法律進行規制,首先,應當加快對于2017年3月提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修訂和公布出臺。
其次,應當完善配套的具體指引細則,包括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和分級管理等實踐操作規則。最后,應當加強對于行業的自律管理要求,針對個人信息的商業化使用制定指導性規范,完善對于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程序,同時要切實保障個人的知情權。
(二) 構建多方位監管體系
針對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應當根據我國實際國情的需要,構建以社會監督為主,政府監管為輔,加之以行業自律和個人選擇權的監管體系。由于我國人口基數較大,由此產生的數據量龐大,會給政府帶來巨大的監管壓力,如果社會整體可以主動進行監督,將會極大的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度。同時對行業加強自律要求,加大對于行業監管的力度,提高企業和個人的違法成本。除此之外,個人具有信息選擇權,可以要求收集者刪除涉及自身的個人信息。
(三) 加強個人防范
應當加強個人對于個人信息的安全意識,政府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安全信息教育。同時,當個人信息受到侵害時,要積極尋求維權的途徑,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通過協商、調解和訴訟等多種途徑解決問題。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但也為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了很多的挑戰,我們應當通過完善立法、加強監管和宣傳教育等多種途徑,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共同營造一個尊重和保障個人信息的良好社會氛圍。
注釋:
5V:Volume + Velocity + Variety + Value + Veracity.
李愛君.數據權利屬性與法律特征.東方法學.2018(3).第66頁.
朱振潔.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路徑.品牌研究.2018(4).第208頁.
匡文波.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中國廣播.2015(6).第12頁.
盧成.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探析.法制與社會.2017(1).第159頁.